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41.
台推动公民投票的主要历程、活动特点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投票一向是岛内外“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实现“独立建国”。2003年5月开始,在选举的需求及竞选活动的刺激下,公投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一举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政治禁忌与内外环境限制,使台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公投立法”并举办“320公投”。岛内公投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不仅对岛内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而且给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威胁,成为两岸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42.
去年底"立委"选举后,岛内各派政治力量一方面加紧进行内部盘整,另一方面相互间展开新一轮的合纵连横,使政局发展出现了带有一定的变化。尽管朝野相争的基本格局未变,蓝绿扳块依旧,但政党竞争的声浪开始变调,并显示出某种"解构"的迹象,未来政局走向的不确定性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43.
2003年5月20日,在台 当局企图借岛内非典 疫情挤进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行动遭到彻底挫败后,陈水扁随即抛出了“WHO公投”的议题。声称要推动“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公民投票”,“未达到目标之前,努力绝不停止”。台湾行政主管部门立即表示要“积极配合,加速推  相似文献   
44.
即将过去的2005年,是近十年来祖国大陆对台政 策最为积极、自信、灵活的一年,也是取得成效最大、在 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主动权展现得最为明显的一年,在 两岸关系发展中具有转折性意义。 在2004年底之前,岛内分裂势力的气焰十分嚣 张。但是,2004年底的“立委”选举中,泛绿阵营遭到挫 败,而泛蓝则继续控制“立法院”,有实力也更有信心对 台当局进行制衡。  相似文献   
45.
12月3日,台湾地区县市长、县市议员及乡镇市长 “三合一选举”落下帷幕。在总共23席县市长中,中国 国民党获得14席,民进党仅获得6席。中国国民党大 胜、民进党惨败的结果并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因为它 客观而准确地反映了台湾当前的政治现实与民意走  相似文献   
46.
孙升亮 《半月谈》2005,(3):34-35
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江泽民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总结了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针对当前的台海局势,代表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不少颇具新意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47.
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台湾两主要政党领袖——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相继访问大陆,两党分别与中国共产党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及两岸党际交流事宜举行会谈,并达成重要共识,成为两岸政党关系乃至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诚意为先民心同向邀请连战、宋楚瑜来访,直接与  相似文献   
48.
台湾选后纷乱不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升亮 《半月谈》2000,(7):32-34
  相似文献   
49.
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孙升亮*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僵持与相互试探,海峡两岸关系开始回温,两岸展开政治谈判的气氛逐渐累积,条件趋于成熟,两岸关系发展正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本文拟就当前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势作一简要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0.
孙升亮 《台声》2007,(12):20-21
2007年的台湾政局充满了过渡期的典型特点:一方面,原有的格局还在延续,陈水扁的权力越抓越紧,蓝绿对立之势因选举投票日期的日趋临近而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围绕2008年两场重要选举的较量逐渐成为政局演变的主线,各阵营内部都出现了新的整合态势,民心思变,第三势力也风云再起,为未来提前布局的意味十分浓厚。以辩证的观点视之,当旧格局被强化到似乎是无边的黑夜之时,恰好表明它正在加速走向自己的反面,而新阶段的能量却在悄然累积,晨曦必将在不久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