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17篇
中国政治   176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18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2年夏天上海地铁官方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围绕女性性感着装和性骚扰的广泛讨论.基于这一事件及其后续争议,结合不同的理论视角,本文对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来自陌生人的性骚扰进行了剖析.此次论战的焦点集中在女性着装的“骚”和来自陌生人的“扰”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强调“骚”和“扰”其实有着共同的社会根源,都反映了性别化公共空间的后果.本文最后引用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发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讨论.  相似文献   
52.
2010年以来,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深圳富士康公司接连发生青年员工跳楼事件,造成10死2伤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是富士康的悲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代工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政府监管迟到,执法不到位;企业党组织、工会"全方位"缺席等问题。但其本质却是劳资矛盾紧张、收入分配关系恶化的集中反映。我们需要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改进企业管理,培养健康的企业文化;畅通劳工利益诉求途径,完善劳动立法等途径,构建起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53.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同时体现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可以看出马克思对民生问题始终给予深切的眷注.无论是对异化劳动的阐述、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认识,还是对实践的论述都深刻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民生问题不仅是马克思研究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也是唯物史观关切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现实的人的关注最终是达到促成人的解放、实现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徐锋 《党史文苑》2010,(1):27-28,32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为做好城市工作提出了总的指导性意见。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如何做好新中国城市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从城市接管、城市规划、城乡交流、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了新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55.
论信任文化的社会生成——什托姆普卡信任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学者彼得·什托姆普卡认为,信任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预期信任、反应信任和唤起的信任。给予信任的行为存在着不同的风险;同时,信任也存在着功能的相对化。另一方面,正是文化规则在共同决定某个社会于某一确定的历史时刻的信任或不信任程度时,扮演了一个强有力的角色,因此,他将信任文化的生成看作是广泛的社会生成的一个范例来加以解释,从而为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6.
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道德,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化解公共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起到社会人际关系"润滑剂"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会个体的公德素养,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精神能力,形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整个社会的公共精神. 现代日常生活的公共性使日常生活与社会公德存在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7.
"楼组党建"是新时期党有效组织和动员社区党建资源的新方式,其实质是将各类党员嵌入到楼组管理和楼组服务中,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对基层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力.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社区在实践中成功探索了"楼组党建"的运行模式,创造性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政治功能,增强了党的合法性基础,改变了社区居民互不往来的邻里关系,推动了社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8.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它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科学方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相似文献   
59.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高校德育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有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催生了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给文化与思想领域带来重大变化,新的阶层、新的思想观念产生,加上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种影响有正有负.因此,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高校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论文化多样性背景下高校学生归属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文化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催生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必然会导致文化的冲突,使人们的社会心理压力增加、困惑层出不穷。而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被多种文化层层包裹着的高校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阅历浅,心理承受力弱等原因也将面临巨大困惑和压力,出现对学校不认可、班级凝聚力较差、对个人的定位较低,自信心不强等情况。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危机。解决好此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培养高校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对自己所在集体和学校产生认同感,在遇到压力和困惑的时候及时找到老师和同学解决,达到校园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