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4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25篇
中国政治   142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9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邓集龙 《亚非纵横》2011,(3):48-53,16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印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两国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由于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中印在东南亚地区存在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些竞争体现了中印对东盟"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政策的分歧和竞争。但竞争并不等于冲突,关键还要看中印两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相互之间实行怎样的政策。  相似文献   
52.
和以往的对外开放不同,"一带一路"主要不是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自己,而是通过走出去,对外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周边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从而带动中国自己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再平衡。  相似文献   
53.
王联 《亚非纵横》2015,(1):1-10,121,125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还将延续。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变迁大体可从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过往的政治发展中找寻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4.
赖钰麟 《外交评论》2011,28(3):72-87
本文针对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应对哥本哈根大会的主张与活动进行案例研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中国NGO如何影响国际谈判,以及中国公民外交的涵义与最新发展为何。首先,针对中国NGO对于中国外交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欠缺与不足;其次,修改伊丽莎白.科雷尔与米歇尔.贝茨尔的分析框架,进而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亦即中国NGO为何提出主张、如何拟定主张、如何表达主张、主张内容为何、影响与条件因素为何;再次,进行案例研究以增加认识,并回答前述研究问题;最后,提出政治环境与公民社会等因素将持续影响中国公民外交的发展,并讨论了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5.
万悦容 《人民论坛》2011,(12):58-59
自泰国改制至他信执政,泰国非政府组织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的非政府组织因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分别呈现出"救济式""、自助式"、"政治参与式"、"安抚式"、"多功能式"以及"网络式"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源自国际、威权以及公众社会的三股驱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牛军 《外交评论》2013,30(5):65-81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中国对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五个国家的政策的演变过程。中国外交史研究中将此五国称为"东欧五国",这是基于当时的地缘政治和中国对外政策面临的问题而形成的概念,它被当时的对外政策部门用来界定其研究和实施专门的政策,这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些特点。通过建立分析框架和揭示该时期中国有关政策的演变过程,表明中国对一些国家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转变的结果,并不是或主要不取决于中国同这些国家双边关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57.
大国间的领袖外交勇于展示个性,是领导人相互之间放下矜持、跨越文化和民族的差异、传递开放思维和性格特征的重要标志。中国总理李克强2013年5月19日启程的欧亚四国之行到5月27日圆满结束。在短短9天的行程中,李总理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完成了  相似文献   
58.
大国和大国关系属于历史演进中的概念,也是国际秩序得以维持的国际制度。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主要出于防御目的,希望能够和平崛起、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尊重,以及为维护国际秩序发挥自己的作用。新型大国关系能否建立,关键在于美国是否真正接受中国的崛起,中国是否被接受为具有合法性的大国俱乐部成员,参与国际规范和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同时也取决于中国自己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9.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0.
正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建立以来,正是在双方"坦诚对话、务实合作、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指导下,在经贸、金融、气候与减排问题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中美第六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于2014年7月在北京举行。5月11日-13日,奥巴马特别代表、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访问中国,分别与中国副总理汪洋、中国总理李克强会晤,中美双方就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简称"SED")的基本内容达成了共识。尽管这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诸多争议,但历史经验表明,只要两国保持高层对话和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