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5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在毛泽东、邓小平、尼克松、福特、卡特等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至今已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值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回顾中美关系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前景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美关系的性质,深刻把握中美关系的走势。  相似文献   
52.
苏联解体前夕苏共基层党组织组织资源的丧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基层党组织曾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特别是苏共19次代表会议以后,伴随着苏共职能的转变,苏共基层党组织逐渐由社会基层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先锋队转变为在基层赢得选票的党派组织。几十年以来苏共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被废弃,这是导致苏联解体前夕40多万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在韩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政府推行的正确有效的地缘外交政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二战后到60年代中期,争取美国援助是韩国地缘外交的首要任务;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全力发展对日关系是其正确选择:80年代开始实行立足东亚的多边经济战略是其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54.
非西方大国在总体和平的国际体系中崛起是21世纪国际政治的突出特征。崛起国如何将实力转换为国际影响力是一个需要审慎考量、深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聚焦地位政治有助于我们理解21世纪大国的利益需求和促进自身国际影响力的方式和策略。对崛起国而言,国际地位是一种既重要又特殊的资源,提升地位有助于崛起国将日益扩大的利益正当化,地位伸张则会成为其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伸张突出了地位诉求对于崛起国的重要价值。本文在辨析国际地位概念、厘清地位诉求和地位焦虑等发生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地位政治视角解释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尤其是与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从崛起国地位政治的视角来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同时,需要管控民族主义情绪、重视国际制度创新和稳定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55.
刘莹 《前沿》2015,(1):19-26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领导层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纵深发展、新兴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提出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创新外交理论,虽然是针对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十四字核心方针同样适用于中俄关系。基于对新的国际关系形势发展和进一步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考虑,中俄新近提出以构建两国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外交新政策,旨在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提升和深化,应对国家转型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以及构筑多极化世界新格局。目前中俄关系已基本解决了冲突和对抗的威胁,而需要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文化观念氛围。政治文化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具有建构作用。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中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主要基于中俄在政治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大国意识是中俄维持和发展关系的基础,而在西方性和宗教性上的差异则是中俄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56.
凌胜利 《前线》2015,(4):59-61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提升,日益强大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何种角色,如何发挥作用是未来十年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不仅需要基于物质实力多作国际贡献,还需考虑给世界提供何种思想和理念,进而能够在世界新秩序构建、国际制度改革中取得有利地位,更好地承担起国际责任。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和全球治理改革的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应紧抓时机,在国际社会不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一系列中国理念,抢抓国  相似文献   
57.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自形成以来一直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着变革。进入2018年以来,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重构关键期。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不但面临价值共识的危机和单边主义的严重冲击,而且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变革,不仅是中国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自身应承担的一项重要国际责任。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是新价值理念的引领者、国际制度的共建者、全球方案的贡献者和集体行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58.
李海东 《美国研究》2016,(4):9-36,5
当前,美国政策精英就美国对华政策展开了一场全方位、多元化的政策大辩论。"务实容纳论""接触合作论""反省妥协论""接触融合论""接触遏制论""遏制论"等不同认识在碰撞互动。美国决策精英正弱化以往对华接触与融合的政策基调,缓慢但却明显地推动对华政策朝着挤撞方向发展。美国对中方意图的习惯性误判、美中两国国际秩序观的差异、美国认定其国内问题的"责任在中国"等因素,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始终带有强烈的悲剧性色彩。在此次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和大调整中,走出"领导陷阱"、学会"换位思考"、认清"戴维斯陷阱",将有助于美国理性地认识中国和保持稳定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59.
美国对华掀起贸易纷争的主要原因是中美经济差距逐渐缩小、美国无法接受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的客观事实,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政治需要等。事实上,美国政府的对华冲突性贸易政策不仅加深了美国自身已有的分裂,也违背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势,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60.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在全球经济合作、大国关系构建、地区热点问题解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方案。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一系列推动亚太区域和全球发展的讲话,还是促进南海问题妥善解决的"双轨思路";无论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还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无论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双轨并进、双暂停方案,还是处理缅甸罗兴亚人危机的"三阶段"措施,都体现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和彰显中国气派的实施路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为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与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