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3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017篇
工人农民   63篇
世界政治   12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32篇
法律   2821篇
中国共产党   2606篇
中国政治   4202篇
政治理论   1283篇
综合类   149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1086篇
  2013年   1121篇
  2012年   1620篇
  2011年   1598篇
  2010年   1421篇
  2009年   1455篇
  2008年   1394篇
  2007年   1030篇
  2006年   867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790篇
  2002年   682篇
  2001年   555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内外战略呈现很强的变革性特征,特别是随着《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等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美国大战略的转向开始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为了更详尽地理解美国大战略沿革的内在逻辑,文章在对大战略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冷战后迄今这一较长历史周期内美国大战略的演变特征和原因进行了"立体"分析。通过对冷战后历任美国总统所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解读和对美国战略实践的考察,发现美国大战略的演变呈现三大特征:具体战略目标的设定由非传统安全向传统安全转变,对威胁的界定出现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变化,以及在具体战略实践过程中的"威胁导向型"特点。美国大战略出现变革的首要动力是国际权力格局的持续变迁,而美国国内政治的具体环境和在任总统本人的个性特征也对这一变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赵光锐 《德国研究》2021,36(1):40-58
兰克的论著在拉丁-日耳曼大家庭和欧洲国家体系的意义上呈现了欧洲的统一性.兰克政治上的欧洲是一个封闭的由大国主导的均势体系,均势的主要价值在于抑制霸权、维护各国个性和独立.他重视国家个性,但又尽可能展现迥然相异的各民族共属于欧洲舞台.统一性中的多样性是兰克所描绘的欧洲体系的鲜明特征.兰克是明确将精神文化作为国际关系不可或缺的实质性要素并清晰展现欧洲体系中的文化竞争的首位历史学家,准确地预见了 20世纪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全球时代的来临.兰克的国际体系观有其地缘政治视野上的欧洲狭隘性,但他描绘的欧洲国家体系本身却细致、完整和丰富,他的文化观念更出奇地带有一种预言式的全球宏大视野.我们不能以后人的历史眼界苛求1833年发表《论列强》时的兰克能有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全球体系观.  相似文献   
53.
美国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保持密切关注,并持续影响美国对华北极决策.以代表性的从事北极问题研究的美国智库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有关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分析其观点倾向、研究重点、代表学者等内容,可以发现,上述智库有关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研究的关注议题和研究人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关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研究观点和对策建议对美国北极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4.
基于对国际形势和战略环境的认知变化以及对安全威胁与现实挑战的新判断,美国提出了"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回归"的概念,它既在客观上反映了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面貌和趋势,更是美国政府在"后反恐时代"顺应全球战略规划转向需要的概念创设和阐述,为构建新的内外战略提供了政治效用.在大战略转向的背景下,美国对其核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转型的核战略以赢得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为 目标,其要点是加快核力量现代化,发展灵活、多样、实战性的核威慑力,强化对于其他大国的核优势.特朗普政府以"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和思维看待并谋划美国与中俄之间的关系,完成了安全和外交重心由"反恐"向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彻底转向,并启动核战略转型作为护持美国霸权的重要举措.拜登政府的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同样建立在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基础之上,其核战略或许会向"合作性"方向适度回调,但仍会将核力量作为应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和巩固美国权力地位的重要依仗,这保证了基于"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回归"核战略转型的延续性.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塑造了美国的核战略转型,以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为导向的核战略又反过来激化了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促使美国更加重视核武器在大国博弈中的作用,形成二者的相互强化.  相似文献   
55.
56.
57.
《外交评论》2019,(2):59-86
在特朗普政府将印太战略作为处理美国与亚洲关系核心原则的背景下,这一战略的多重内涵、实施限度与发展趋向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鉴于智库在美国政府外交决策中的重要影响,本文以美国主流智库发布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依据,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从地理概念到区域概念,再到政策和战略概念三个层次的演进,使"印太"成为美国地缘政治中的新话语范式。作为区域概念,"印太地区"反映了美国战略界对地区地缘政治经济演进趋向的捕捉和判断。作为战略概念,"印太战略"是特朗普政府迎合地缘政治发展趋势对美国亚洲战略和对华战略的再调整和再规划。受制于国内可供动员的战略资源不足,以及地缘政治格局和伙伴国战略利益内在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印太战略的实施尚面临诸多局限。其中,印度作为战略核心伙伴国、东盟作为外部潜在支持力量以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对手与美国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的合作与竞争,是影响该战略能否取得内部支持和外部认可并决定其发展走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59.
60.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美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重要一员,给予中国大量的援助。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势力不断扩张的情况下,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逐步形成了"遏制日本,援助中国"的外交政策,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军事方面,通过《租借法》加大了军事物资的援助力度、整训中国军队、组建"飞虎队";经济方面,通过借款等一系列方式给予国民政府巨额经济援助;政治方面,应中国的强烈抗议,美国宣布废除在华特权,同时积极活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的战时援助,增强了国民政府抗击法西斯的实力,为打败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