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6篇
综合类   4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犯罪统计的数量往往低于实际发生的犯罪总量。犯罪黑数研究是人们获悉实际犯罪情况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为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犯罪的措施奠定事实基础。了解犯罪黑数可采取犯罪自我报告调查和被害人调查的方法,而减少犯罪黑数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犯罪黑数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犯罪评估的综合指标:犯罪的数量、质量指标、突出犯罪类型的数量、犯罪人数量;犯罪的社会控制指标: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的力度、发动群众的程度、维护社会治安的资源保障状况;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指标;群众安全感指标。  相似文献   
62.
犯罪条件论     
犯罪条件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犯罪发生的必要条件。控制犯罪发生的条件同预防犯罪产生的原因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二者构成了犯罪防控的主要内容。其中,社会预防关注的是犯罪的产生机制,本质上是消除行为人的反社会人格;条件控制关注的是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本质上是遏止行为人犯罪动机的外化。将犯罪条件纳入犯罪原因结构体系,清晰了犯罪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的关系,明确了犯罪防控目标和犯罪治理走向。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犯罪原因论的结构层次,丰富和完善了犯罪学的罪因结构体系,实现了"犯罪原因与犯罪社会预防、犯罪行为与犯罪条件控制"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打开了一条理论通往实践的更具操作性的路径,有效弥合了犯罪预防中"宏观"与"微观"、"战略"与"战术"、"治标"与"治本"、"虚"与"实"的裂痕,由此终结了亦步亦趋对接传统犯罪学犯罪预防范式的单向性学术传统,犯罪多元化治理体系得以确立。但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治理方式:一个治本,一个治标。因此,二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3.
民族分离主义是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最严重的现象之一,它不仅对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巨大的破坏性,而且还具有极端复杂性和难以把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民族分离主义所依据理论的过时性,自觉实践的非现实性,实施手段的恐怖性,分离活动的易被利用性,形成原因的复杂性,根治的困难性和长期性。因此,民族分离主义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对其长期性和复杂性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
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董士昙 《法学论坛》2005,20(2):97-105
在以“罪犯本位”的价值追求影响下 ,犯罪人的人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而处于刑事诉讼另一极的被害人的权利却没有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与尊重 ,以至于使他们逐渐成为“被刑事司法遗忘的人” ,整个司法制度完全失去了平衡。二战后 ,随着国际人权保障运动的广泛开展和被害人学研究的蓬勃兴起 ,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成为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 ,目前很多国家建立了十分完善的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而我国尽管超常规地赋予了被害人当事人地位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程序和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 ,被害人“告状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加之我国没有建立起国家补偿制度和诉讼外的社会援助制度 ,因而 ,除极少数被害人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得到部分损害赔偿外 ,绝大多数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难以得到应有的赔偿。这对确保包括我国刑事司法在内的法治秩序的信赖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将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所以 ,改革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切实建立起被告人赔偿、国家补偿和社会援助有机结合的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5.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媒介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媒介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 ,亦不得不品尝现代媒介所结出的苦果。其中之一便是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66.
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择友不善,即跟社会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学坏了。那么,这些青少年为什么要同社会上的那些人交往呢?为什么在交往中容易学坏?要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次文化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自从恐怖活动出现以来 ,人们便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但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定义。从恐怖主义活动的表现来看 ,恐怖性是其共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手段的残忍性和精神的强烈刺激性 ;制造“骇人”事端 ,要挟社会的目的性 ;恐怖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与其目的的分离性 ;追求目标的极端性等。  相似文献   
68.
论犯罪控制的人文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控制是人类基于对自身利益与生存环境的一种理性关怀,因此犯罪的减少和最终消除注定要以人文精神为其精神底蕴。就个体而言,一个人犯罪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体素质(主要是人文素质)的高低,人性中美好东西的生成和邪恶力量的消解有赖于人类精神的提升。现代法治秩序的建立亦离不开大众人文精神的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强势的全球化时代,提出人文精神对科技理性的适当约束和引导,重构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是有效控制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秩序根本好转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69.
犯罪统计的数量往往低于实际发生的犯罪总量.犯罪黑数研究是人们获悉实际犯罪情况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为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犯罪的措施奠定事实基础.了解犯罪黑数可采取犯罪自我报告调查和被害人调查的方法,而减少犯罪黑数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犯罪黑数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犯罪评估的综合指标:犯罪的数量、质量指标、突出犯罪类型的数量、犯罪人数量;犯罪的社会控制指标: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的力度、发动群众的程度、维护社会治安的资源保障状况;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指标;群众安全感指标.  相似文献   
70.
犯罪控制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有机协调的若干犯罪控制因素所构成的具有控制犯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有机联系的体系。如果从社会的角度对犯罪行为主体进行客观分类,犯罪控制可分为积极的犯罪控制和消极的犯罪控制。前者明确指出哪些社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倡导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守,哪些社会行为背离社会规范,需要加以约束,以及社会应该怎样积极主动地引导、教育并控制人们避免背离正常的社会行为的轨道;后者则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谴责、批评、制裁或处理。从对犯罪行为主体的积极控制看,又可分为犯罪的外在控制和犯罪的内在控制。内在犯罪控制是通过将社会规范内化作用于人们自觉的行为;犯罪的外在控制是通过外部的强制力量将社会规范作用于人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它包含了对社会制裁的运用。从对犯罪行为主体消极控制的角度看,也可以作如下划分:对犯罪行为和违纪行为的制裁;对违反道德行为的社会谴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