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3年1月1日实施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但在现实生活及司法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文章从传统观念及公民素质阻力、证人保护机制、出庭作证经济补偿、强制出庭作证可能引发的负效应等方面对证人出庭作证进行分析,以期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林强,男,1954年出生,四川省资中县人,中共党员。1973年作为体育特长兵入伍,进入成都军区政治部体工大队田径队当运动员。1979年5月参加全军运动会,打破全军田径十项全能纪录。1987年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1992年任处长。2005年,任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73.
“国军和雪梅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哺育两个孩子有什么值得表彰的……”2021年11月,山东省乳山市的94岁老人陈淑明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当选第八届山东省道德模范,当家人告知她这个好消息时,她却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凡,不需要表彰。  相似文献   
74.
萨特认为存在是自在自为相融合的存在,"虚无"起源于存在,然而却不得不首先通过"提问",使自身从存在中溢出并得以显示自身。"提问"使得"处境中的人"这一虚无本体论的中心命题得以奠基,体现了现象学的起源;"提问"同样从存在本身中衍生出"虚无"的新范畴,彰显了辩证法的本质。它们将存在与虚无的关系问题最终解释为"处境中的人"的"自由"及其实现问题。因此,萨特的虚无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75.
立足思政实效性改革的要求,从三个方面分析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进行团队建设的五个途径。  相似文献   
76.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沟通不畅的现状下,怎样来实现和完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医患沟通课程安排与实施、注重临床带教加强医患沟通实践等方面提出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执业医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7.
正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分别为个体与社会、超出国家界限、人与自然的公共性,这是马克思理论本质精神的真实体现。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在"一带一路"提出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思想源泉的作用,真实展现了"一带一路"的本质特征为公共性。其以共同商议、共同建设为基础,通过合作进行实践,实现以共享作为主要目的的国际性合作,形成有主权归属的建设性成果。笔者主要分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角度下对"一带一路"的思考,旨在为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8.
孙琳 《法国研究》2012,(1):1-10
布尔迪厄和列维一斯特劳斯作为马克思的崇拜者,他们各自的人类学思想都与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思想有关。布尔迪厄在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人的启发下,对社会学场域的中“游戏规则”进行深入探索,指明了交往实践中的“社会道德炼金术”与“原则变异策略法”的原因所在,其方法论依据主要是“差异性”观察法、范式创新法和行动反思法。以此为经,以批判列维.斯特劳斯的内容为纬,在经纬交织中,布尔迪厄使人类学抛弃了纯思辨结构。行动者的人类学赋予行动实践以意义,不仅对结构人类学进行了范式创新,而且把人类社会道德的浮世绘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79.
"场域"作为出场学的哲学视闻一方面是历史造就的方位,另一方面又是立场.基本视角是:1.通过类似于概念史的回溯法对"反思的问题域"和"理解的发生学"进行梳理.借以表明逐步向出场学的哲学视阈.2.通过现代性视阈中的"主体中心论"的分化消解与后现代的"流浪汉思维"批判来阐述"场阈"之出场过程.3.解释学与出场学的理论关联与出场学对解释学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80.
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琼 《求索》2012,(3):59-61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思维。从这一思维方式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人的现代性视为人的全面整体的发展,表现为人对自然取之有度;人对社会的奉献付出;人与他人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克己自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始终从文化层面观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作为现代进程的一个重要结果即人的现代性;反之,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单纯模仿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来思考人的现代性问题,审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进而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