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3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252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李因才 《廉政瞭望》2011,(11):64-65
随着“恐怖大亨”本·拉登的毙命,这个缠绕美国人心头多年的梦魇最终消散。美军也渐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因为无论奥巴马政府还是美国民众,都越来越不愿意再以“反恐”为业,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无底”战争埋单。  相似文献   
72.
1979年12月25日,前苏联以应阿富汗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请求为名,将数量有限的作战部队开进阿富汗的行动,不仅断送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成果,而且引起世界各国的同声谴责,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陷于空前的孤立。前苏联在阿富汗历时9年零2个月的战争,其中约有6年时间是在联合国主导下的政治谈判中度过的,相关各方基于自己的利益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迟迟不愿做出让步达成和解。苏联态度的转变是最终达成日内瓦协议的关键,而日内瓦协议的不完整性、模糊性为阿富汗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73.
既有对话,又有对抗;既有缓和,又有紧张,如实地反映了今年以来朝鲜半岛"紧张中有缓和,缓和中有紧张"的微妙态势。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朝韩双方都没有放弃  相似文献   
74.
车仁宇 《党政论坛》2011,(14):24-24
对于中国,“基地”组织从来都不友善。事实上,本·拉登及其手下一直对“疆独”很感兴趣。综合各家媒体报道,“基地”组织的“中国战略”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支持“东突”。香港特区《亚洲时报》称,当初在阿富汗反抗苏联军队的“圣战者”中,一部分人后来成为“基地”组织以及塔利班的骨干,  相似文献   
75.
十余年来一直是美国人心腹大患的本·拉登,终于在美军从阿富汗撤军的前夕被击毙,反恐战争终于取得最核心战果。不过,拉登的死并不意味着阿富汗战争的全面结束。  相似文献   
76.
在9月5日的亚洲政党专题会议分组讨论中,各国政党代表对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许多代表都认为,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与现在的国际经济局势非常切合。过去50年,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仍然是所有亚洲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他们指出,目前亚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包容性发展、切实让人民从发展中受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亚洲各国、各政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77.
美国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曾多次公开宣称,美国只能当"世界第一",不能当"世界第二"。为了续保"龙头老大"地位,奥巴马政府加大了  相似文献   
78.
今年7月1日美国正式从阿富汗进行渐进式撤军,计划2014年完成撤军任务,届时将阿安全防御任务移交给当地武装。从阿撤军后,美将更加重视中亚的地缘政治地位,欲通过中亚继续保持对阿控制,因此谋求在中亚的长期军事存在将成为美国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美国落实长期中亚战略的重要步骤。俄美围绕在中亚长期部署军事存在的竞争愈演愈烈,使本已激烈的俄美在中亚的军事博弈更趋白热化。  相似文献   
79.
郭纪 《求是》2012,(12):51-53
一年一度,美国国务院发表国别人权报告,对除美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评判和责难,俨然站在世界人权领域的"道义高地",充当世界"人权法官"。当今世界,究竟谁在践踏人权?围绕这个问题,有太多被扭曲的事实、被屏蔽的真相、被颠倒的道义。  相似文献   
80.
余茵 《政府法制》2013,(1):20-20
官员情色丑闻并非中国独有,世界各国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近年来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就因性丑闻落马。而在近日重庆官员“不雅照”曝光前不久,美国也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围的性丑闻——陆军四星上将、曾经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统帅、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自曝婚外情宣布辞职。美国媒体和民众对这“喜闻乐见”的公职人物性丑闻开始了疯狂扒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