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97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徐娜 《中国减灾》2011,(8X):65-65
<正>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心态而改变自己的生命。"事实确实如此,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你的人生,生活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比如看待一件事情,可以这样看,也可以那样看,从不同的角度看,结论就不一样。本期特别挑选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心理图片,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这些图  相似文献   
82.
徐娜  朱磊  刘金虎  王艳郁 《法制与社会》2011,(22):74+79-74,79
犯罪心理学的观点认为,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职务犯罪心理作为外界客观因素作用于个体的最终体现,是职务犯罪行为发生的最重要的内部原因和根据。本文拟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对职务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探讨,以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职务犯罪这一犯罪现象,从而对其预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3.
徐娜 《中国减灾》2011,(9):32-33
近日,我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涉及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等,这些都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网络热议。危机事件发生后,牵涉其中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效果也各不相同,体现了危机事件后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4.
徐娜 《中国减灾》2011,(8):F0003-F0003
中国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抄。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东经118.2度,北续39.6度。  相似文献   
85.
徐娜 《中国减灾》2011,(6):58-58
父母本是出于好意,考虑到安全问题,把孩子反锁在家里,可是没想到正是这样所谓安全的"反锁",却"锁"出了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危险举动,甚至"锁"住了他们的逃生路。2011年4月初,湖南省长沙市高桥大市场附近一个仓库发生了火灾,一名6岁男孩因被父母反锁在房间内,在大火来临时无处逃生,只能蜷缩在床底下,最终不幸遇难。  相似文献   
86.
日趋强大的科技力量渗透于防灾减灾的各个领域,为人们在灾害面前赢得了更多的安全和自信。2012年年末,由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John Beddington领导的专家小组公布了题为“未来减灾之决策重点”的报告,呼吁各界采取行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减轻未来洪水、干旱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87.
徐娜 《中国减灾》2013,(5):12-13
每年的5月12日,每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都蕴藉着华夏儿女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旨在提升公众了解灾害、识别灾害风险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8.
徐娜 《中国减灾》2013,(9):12-13
每年的5月12日,每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都蕴藉着华夏儿女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旨在提升公众了解灾害、识别灾害风险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9.
在全国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进入全面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2月23日-24日,全国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和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90.
徐娜 《法制与社会》2012,(13):11-12
20世纪初期,由沈家本主持的中国法律改革是中国法律史上亘古未有之变革,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本文通过历史分析在时代背景下,对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实践(1902年-1911年清末法律改革)及其与中国法律近代化关系做一些评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分析其现代价值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阔思路提供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