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来信     
《南风窗》2012,(13):12
中国人有仇富心理,其中一个著名的论调就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多以儒家治国,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重农抑商,谋取经济利益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话说回来,封建社会的人就一定仇富吗?不见得。早在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时,就第一次单设《货殖列传》,自序十分明确而简要地道出了写作本篇的动机与主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相似文献   
82.
剩余价值多年的巨量净流出,让"中国市场"成为和别国较量的资本。但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的积累使得旧的增长模式已经受到挑战。只有当中国真正转变了国内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观念,才会在国际舞台上成为真正的强国,参与重新安排国际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83.
张智新 《南风窗》2007,(16):16-18
不少中央部属单位与所属部委相互依赖,容易形成强大既得利益集团,有影响公共政策的危险。  相似文献   
84.
正当中国与非洲国家努力构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互利合作取得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之际,一些西方媒体却掀起一股企图诋毁中非关系的西方非洲版“中国威胁论”,大肆炒作中国在非洲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85.
杨帆 《探索》2011,(6):74-76
美国信用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危机深化,中国虽然在世界经济危机中表现相对较好,但很难独善其身,将会受到很大拖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需要调整,发展方式需要转变。在国际国内严峻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调整和不稳定时期。保持稳定与推进结构调整,必须兼顾。不能再犯大的政策错误,不能再不作为。能否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推进改革,是关键。  相似文献   
86.
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少离不开5个要素,同时还要取决于这5个要素的发育和关联程度。主体来源和利益目标是两个必备前提,官员政治道德逆转是形成的重要环节,制度缺陷和体制漏洞为其形成打开了通道,涉及官员的利益调整是主要契机,而官员的职业化则是孵化器。  相似文献   
87.
既得利益集团的内涵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彦昌 《岭南学刊》2004,5(5):19-23
既得利益集团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政治变异,而且也是社会生态意义上的政治变异。因此,它是人类社会的毒瘤,是对公共权力的背叛,是任何负责的政权都不能允许的。  相似文献   
88.
蒋介石三令五申学中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动政变、武力剿杀中国共产党,到败走台湾、总结历史教训,其间,蒋介石都曾一再强调要重视对中共的研究和学习并战而胜之,却始终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这根本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一个已为既得利益阶层把持的政治集团是无法战胜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的。  相似文献   
89.
制度漏洞根源与“改革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然存在制度漏洞,就应当去修补它,使制度体系完善化。但诡异的是,恰恰是制度漏洞本身滋养了反对修补制度漏洞的势力。一旦这种势力坐大,就会导致制度惰性,因为这股势力不愿意改变有利于自身的现状,或者担心制度变革带来不可掌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0.
孙立平 《乡音》2012,(3):40-41
转型陷阱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现在人们谈论比较多的一个词语叫"中等收入陷阱",大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好像这两年的情况跟原来有点不太一样,有人说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质在变化,有人说改革已经死亡,总而言之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这种说法的背景是什么?现在人们提供了一个基本解释叫做"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世界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概念,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