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277篇
中国政治   233篇
政治理论   75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恶语伤人,人人皆知。其实,"美言"也能伤人,却很少有人警惕或戒备。这里所说的"美言",是指那些赞誉过度或文过饰非的言词。现实生活中,对人对事讲几句赞美或恭维的话语,并无多大的过错。但如果众口烁金,一味地夸耀那些不美或不正确的事实,造成一种假象,那就会产生像鲁迅先生说过的"捧杀"的效应。其结果,不仅伤人,还能害人,甚至有害于工作、事业。"美言",即"美丽"的假话,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有其顽固的表现手法。其一,哄抬成绩,乔装打扮。本是工作失误,竟颂扬工作有成就。发生了重大事故损失惨重,不给失职者以处分,却表彰奖励失职者的亡羊补牢。一项措施刚刚付诸实施,尚未收到明显成效,却把它说得天花乱坠,不  相似文献   
802.
与鲁迅一样 ,赖和也把对民族文化的反省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虽然没能像鲁迅那样形成体系 ,但仍然可以发现 ,在改造国民性、伦理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 ,他有着与鲁迅相似的文化价值标准和文化发展观。但是 ,赖和所面临的首先是殖民地解放的问题 ,他的文化革新的出发点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 ,他有着不同于鲁迅的发见与创造。  相似文献   
803.
葛琴与鲁迅     
鲁迅用《〈总退却〉序》将葛琴推向了文坛,葛琴沿着鲁迅所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描绘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动荡的社会现实,作品极富时代特色,“将中国的眼睛点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葛琴对鲁迅精神的再一次逼近。  相似文献   
804.
“看/被看”成为鲁迅作品中具有原型意味的场景与促成他“文学的自觉”之契机的“幻灯片事件”有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对这一事件的解读由于立足于启蒙视角,有意无意地遮蔽了鲁迅及其创作的复杂性。本文围绕“看/被看”的视觉框架,在研究者从影像叙事的角度思考的基础上,对鲁迅创作中视觉因素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挖掘,认为鲁迅早年的视觉经验在强化其创作启蒙批判性的同时亦使写作者陷入一种难于解脱的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805.
鲁迅对左翼文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左翼文学做出战略性的规划;二是充分肯定左翼文学的成就、价值及前景;三是具体分析左翼新人的创作个性;四是对左翼文学发展中的偏差做出犀利的批评。这些评价,对于左翼阵营坚定信念、调整策略、纠正偏颇、健康发展以及扩大海外影响,产生了重要作用;给后世认识30年代文学史提供了参照,关于人与文学的深刻见解更具有超越性的意义。但由于诸多原因,鲁迅的评价,在宽广的视野之外,仍有一定的盲点,有时存在着情绪化、绝对化、自相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06.
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随着新文学合法地位的不断攀升,现代旧体诗被现代文学史所“遮蔽”的情况日益加深,而近年来学界对旧体诗的持续关注,旧体诗的历史积尘得以拂拭。不过,学界对少数民族文人所作旧体诗展开的研究还聚焦乏力。在新文学发生期语境下对少数民族文人的旧体诗写作展开考察,不仅能够丰富现代旧体诗的写作样貌认知,而且有助于在多民族文化视野下建构更为完整的现代中国诗歌史。曾留学海外的彝族诗人余达父在诗歌写作中回避了本民族的语言,也没有尝试现代汉语的新诗写作,而是选择了旧体诗写作,这很是具有类型意义。其诗不仅在呈现传统与现代性双重面相之外,还出现了族裔文化身份缺失的现象,其中缘由也颇有考察的群体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07.
钟诚  张弘扬 《东北亚论坛》2023,(1):72-85+12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成为中国国家发展、东亚区域合作与东西文明互鉴的必然选择。中日韩三国历史上深厚的文化交流传统、长期共享的儒学知识与儒家文化、由相似近现代历史促成的“东亚意识”、以“鲁迅文学”“东亚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思想传统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前置条件。然而,日本近代以来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其在战后缺乏深刻反思以及“美国内在于东亚”这一事实,造成了诸多阻碍东亚人文共同体形成的质素。此外,在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过程中,中日韩三国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政治与文化的互动均应纳入我们的视野。在审慎处理“儒家文化—本土文化”“精英阶层—大众阶层”“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三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应聚焦于以下几点:官方文化对话与民间自发交流共进;重建文化领导力与尊重文化异质性并举;改革教学体系与运用文化遗产并重;以智识支持促进规范内化,寻求原创性知识产品。  相似文献   
808.
马紫晨 《党员文摘》2023,(13):40-41
近日,一句“孔乙己的长衫”使鲁迅忽然间回归大众视野。不过,当我们将目光从中国移开,聚焦在邻国日本,似乎又能看到不一样的鲁迅形象。世界对鲁迅文学的首篇报道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鲁迅的作品(故乡)被选入日本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的中学国语教科书……种种迹象都显示着日本对鲁迅的极大认同。那么,日本人为何如此喜爱鲁迅,甚至崇拜鲁迅呢?  相似文献   
809.
鲁迅弃医从文与周作人联袂投身于改造精神的文化事业,正是看中了文艺作品感染人心的情感力量,可谓一种“以情觉世”的文学观。从呼唤“摩罗诗人”到关注生命存在、求取个体意志,再到自身韧性的“绝望抗战”,鲁迅的“情”与“抒情”关联着他对艺术客观性的追求,显现在作品中即是一种超越主观经验的有效性,是现代抒情的伦理承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他的抒情不仅内含细微精致的文艺审美运思,也与抒情传统的现代形态论题深切关联,是现代抒情传统寻根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