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篇
法律   152篇
中国共产党   203篇
中国政治   207篇
政治理论   70篇
综合类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2022年8月1日18时20分左右,受连日强降雨影响,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彝族白族乡小河村发生一起泥石流灾害,造成2人死亡,多户房屋受损。灾情发生后,隆阳区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组织开展救援工作。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巡特警大队接到紧急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先后成功安全转移29户群众,并坚守阵地十天,守护群众平安。  相似文献   
852.
关于国家认知安全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安全认知的内容和维度,而缺乏较为系统的对认知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国家安全认知受到四个层次要素的影响,即体系竞争趋势、地区安全局势、国家安全价值和认知偏差规律。国家安全认知是在信息情境中进行的,包括信息对称和非对称情境,当今国际社会中技术进步和议题扩散进一步拓展了安全认知的场域和空间。国家安全认知的偏差包括理性认知偏差和有限理性认知偏差,如何消除两类认知偏差是塑造和达成国家安全状态的重要微观环节。国家安全认知的过程体现了安全的主观特性和可塑造性。加强对安全认知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国家安全学理论基础的构建,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国家安全的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853.
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以来,取得明显成效。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面临法治化的重要任务,从政策实施和纠纷解决的混合型模式下的合法性需求、法律解释学下的合法性论证以及行政检察实践下的合法性验证这三个层面,可以推导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已具备较为充分的立法基础。有关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立法方式可采用集中式立法和单项式调整的融合方式,具体思路为:修订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行政诉讼法,联合有关部门会签规范性文件,引导和促进地方立法,完善相关司法解释,主动融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立法。  相似文献   
854.
“能源安全认识”是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的前置条件,能源政策是“能源安全认识”的观念产物。战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在形式上呈现出从“单一能源安全观”到“综合能源安全观”的结构转变,在内涵上呈现出“煤炭安全观”—“石油安全观”—“3E安全观”—“3E+S安全观”的演进逻辑。“煤炭安全观”与“石油安全观”,都是以单一能源为主的安全观,在政策设计上体现的是“增量至上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深化了能源安全的认识内涵,即:在原来“单一能源安全观”基础上,嵌入了“经济效率”和“环境保护”。然而,311大地震与福岛核事故的爆发,暴露出日本以协调“稳定供给”“经济效率”“环境保护”为中心的“3E安全观”的缺陷。对此,日本在“3E安全观”的基础上又追加了能源安全性,即:将安全性与稳定性、效率性、环保性进行平衡统一的“3E+S安全观”。俄乌冲突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有了新变化,如:从“防守型”应对能源地缘政治风险转变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推行“脱俄”与“脱碳”并存目标等。  相似文献   
855.
学术界关于南海争端与中国国家安全的研究,大多基于对象国政策、南海地区权力格局以及中国政策的动态分析,缺乏对于中国南海战略思维和政策的系统梳理。中国南海战略思维包括搁置、大局和寻求共识等多维度的内容,同时对于争端本质倾向于和平的看法。它经历了从基于战略理性的单边默契到文化认同的单边默契的演进,体现了螺旋式变化的特点。中国南海战略思维的固化受到特定政策效果的正反馈、道德正义性以及政治文化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力量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外生环境的震动与刺激和领导集体的战略决心增强的情况下,它会发生积极的调整与变化。剖析中国南海战略思维的内涵、特性及其演变,能为理解中国外交的微观基础以及处理好中国的相关争端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56.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入推进对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下,认罪认罚相对不起诉适用条件存有争议、整体运行环境不佳、配套保障程序缺位,这些因素的存在使相对不起诉整体适用率偏低,审前过滤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构建起诉必要性审查制度、简化相对不起诉的审批程序、完善相对不起诉的监督机制,并扩展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化发展和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