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9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33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6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3 毫秒
9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action by the Australian Federal Government to the protest movements of the 1960s–1970s and their attempts to use public order legislation to thwart radical discontent in Australia. It argues that the Public Order (Protection of Persons and Property) Act 1971 was aimed at the threat of “violent” protests, particularly the tactic of the “sit-in”, and that to this end, the legislation was an overreaction to the actual threat posed by the protest movements at the time. It also shows that after a long gestation period, the Act was ill-equipped to deal with the changing nature of demonstrations in the 1970s, such as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erection of the Aboriginal Tent Embassy. Thus, after an initial flurry of use in mid-1971, the law has been seldom used since.  相似文献   
92.
Typologies are ubiquitous in terrorism studies, illustrating their continued appeal as a tool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form of political violence. Despite this, to date, the promise of an empirically derived typology has largely been neglected. In addressing this gap, this article sets out a typology developed from Social Movement Theory. Using a novel statistical technique to derive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for categorising militant groups, the typology incorporates both organis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ider political context. The result is a typology defined by three conceptual constructs: political capacity, war-making capacity, and network capacity. Alongside these organisational features, imposing measures of the wider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 reveals eight types of militant organisation. To explore the utility of the framework, a preliminary analysis interprets the typology in light of the presence of wider conflict. That a robust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the various types and whether groups were operating in peacetime, civil war, or low-intensity conflict, goes some way to demonstrating its utility as an analytical tool. Conclusions draw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ualising militant groups in their socio-political setting, and the benefits of combining theory alongside empirical analysis to develop robust characterisations of violent organisations.  相似文献   
93.
高校校园政治稳定、治安稳定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和校园进一步开放,高校校园治安情况日益复杂,校园安全形势趋于严峻,由校园治安问题引发社会热点的风险凸显.因此,以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抓手,建立以高校为校园安全责任主体,公安机关、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监督主体,公安机关与高校紧密合作、联动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
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提出对于国际私法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际民商新秩序要求国际民商事关系中的当事人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如果国家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享有豁免权,则不利于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构建。关于国家豁免的范围,存在着绝对豁免主义与相对豁免主义的分歧。绝对豁免与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构建背道而驰,相对豁免与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构建相契合。《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第一次在全球性国际公约中规定了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标志着限制豁免说彻底战胜了绝对豁免说,是国际民商新秩序构建进程中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5.
私法自治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法学论坛》2004,19(6):78-81
私法自治是大陆法系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是私法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思形成私法关系的自由。私法自治强调人的主体性,它以法秩序为前提,并通过法律行为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96.
19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中力图阻挠或扭曲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NIEO)历史潮流的各种学说层出不穷,诸如"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论、"WTO宪政秩序"论、"经济民族主义扰乱全球化秩序"论等等。这类学说虽然激发了一些新的有益思考,却确实造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混乱。建立NIEO乃是1950年代以来全球弱势群体数十亿人口争取国际经济平权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当代中国人应当全面、完整、准确地加深理解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将中国在建立NIEO历史进程中的战略坐标和基本角色,定位为旗帜鲜明、言行一致的积极推动者。中国理应进一步发扬传统的具有独特内涵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通过BRICSM类型的"南南联合"群体,成为建立NIEO的积极推手和中流砥柱之一。总之,中国人务必保持清醒,谨防落入上述各种"时髦"理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97.
大陆与澳门刑法中排除犯罪性之执行命令事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除犯罪性的事由是指根据刑法规范或者社会相当性理念而排除行为的犯罪性使之正当化的事实。在我国澳门刑法与大陆刑法中,依法执行命令的事实均可排除行为之犯罪性。但是,由于受诸种因素的影响,两地刑法对于执行命令的立法渊源、构成条件以及排除犯罪性的理由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8.
当今世界有诸多的世界论──单极、三极、五极,无论前述任何一种,都没有完全代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维护国家主权、尊重各国权利基础上,应建立多极化世界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多极化世界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重要的有两项原则、三大政策和三项措施。两项原则是:尊重各国主权的原则;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三大政策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国际法准则;奉行民族自决原则。三项措施为:联合世界各种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摒弃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确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依靠联合国的力量,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换。  相似文献   
99.
处刑命令程序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本文主要考察了处刑命令程序的内在价值,即处刑命令程序的正当性及对被告人人权的保护,思考该程序对我国刑事诉讼的现实借鉴意义以及对于构建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0.
公安派出所、责任区刑侦队和交巡警中队是对地区(街面)负有治安管理责任的基层作战单位,三者有机组合,建立起责任捆绑、诸警联动的运作机制,以增强对辖区的治安管理能力。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这条路是走对的。我们应以地区侦防巡责任捆绑、诸警联动机制为基础,尽快建立点、线、面、块有机结合的街面治安动态管理勤务运作机制,以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控制和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