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西海固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220多万回汉人民,而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这样温带半温湿区、半干旱区的气候,每平方公里的承载能力为7至22人。西夏族曾经放牧的丰厚草场,日渐变成荒原,成了"苦脊甲天下"的地方。我们这次在宁夏的调研就从贫困的西海固开始。  相似文献   
92.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协商机制签署的相关协议,迎来两岸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但是,由于两岸都是WTO成员,台商在大陆所特殊享有的各项投资优惠,已经不符合WTO的有关规则。同时,这种协商机制还会受台湾当局政治影响而存在变数。要确保两岸间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仅仅停留在两会协商机制还远远不够。对此,区域贸易协议方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93.
党内民主制度是党内实体民主制度和党内程序民主制度的统一,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着力加强党内程序民主制度建设.因为,建立和健全党内程序民主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更为根本的前提;严格遵守和执行党内程序民主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更为根本的要求;科学构建和设计党内程序民主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更为根本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4.
大革命后期党的路线的两次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后期党的路线是非,一直是党史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简称汉口特别会议)标志着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形成,并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直至大革命的失败。也有学者认为:汉口特别会议基本上是正确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全党占统治地位的时间是1927年4月至7月①。笔者认为:大革命后期党的路线经历了从错误到正确又复错误的两次转折,即汉口特别会议所通过的决议是右倾机会主义的;1927年1月共产国际七次全会决议传达贯彻后,党纠正了汉口特别会议的右倾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4…  相似文献   
95.
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自由化,它使资本能够自由流动,但劳动者却不能自由流动,强化了资方的自由,从而使劳动力市场公平交易规则遭到了破坏——全球化对各国劳工法形成挑战,并且削弱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全球化也分化了劳工,引发各国工会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96.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劳动争议调解员专业化、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专门化。现行一裁两审制度弊端甚多,但只裁不审、只审不裁等模式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弱点,因此应该实行"或裁或审、仲裁优先、各自终局"的模式。确认工会代表诉讼权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工会地位的需要。我国目前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立法,明确工会代表诉讼权。  相似文献   
97.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特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禁止到逐步放开的过程,这种制度变迁背后隐藏着立法价值目标的变化.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中的种种矛盾,反映了立法者左右为难的两难选择,是土地生产要素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冲突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需要从根本上强化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8.
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监狱不仅承担着专政职能,还承担着经济职能,监狱的这种现状与市场经济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面对"入世"后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监狱企业必须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加快监企分开的进程,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科技兴监"战略.  相似文献   
99.
刘诚  夏杰长 《探索与争鸣》2023,(6):120-129+179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迎来机遇与转型。征信机构广泛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存储、运算和使用,推动了信用数据“量”的增长,但这种做法却未能跳出传统的经济分析框架,因而对信用体系的“质”的提升作用较为有限。数字经济时代信用体系建设面临一些新挑战,主要表现在数据范围应当开辟新“跑道”、抵押担保体系需要变革、线上数据可信性亟待提升三个方面。构建数字时代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将信用范围扩展至线上、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字经济与信用监管融合以及数实融合,强化算法透明度提高公平性和可信性,既可以扩大征信范围、提高征信效率,又有助于解决线上市场信任塌陷、秩序缺失等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全社会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