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佐剂对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到能有效提高猪圆环病毒2型(PCV2)灭活抗原免疫原性的佐剂,将ISA206、ISA15A、GEL、CP934、CP940五种佐剂与PCV2灭活抗原混合,配制疫苗后,进行小鼠免疫试验及猪体攻毒保护性试验。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ISA206和ISA15A组的ELISA抗体、中和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刺激指数都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ISA206组与ISA15A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猪体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ISA206组的ELISA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包括ISA15A组)(P<0.01),二免后ISA206免疫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刺激指数与ISA15A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攻毒后,ISA206组仔猪相对日增重高于其他各组(P<0.01),体内带毒和体外排毒的仔猪数量最少(各2头)、持续时间最短(分别在第11天和第7天消失)。病理切片显微观察显示,攻毒后ISA206组的组织病理变化最为轻微。上述结果说明,佐剂ISA206配制的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佐剂疫苗。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共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Cap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H9/1H5、3H9/3C7、4A9/3E2、4A9/3D7、6G7/7B6和6G7/8D3,并通过ELISA、Western-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6株单抗的特性和抗原表位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6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效价为1∶1 024~1∶2 048,腹水效价为1∶163 840~1∶204 800。3H9/1H5、3H9/3C7、6G7/7B6和6G7/8D3的亚型为IgG1型,4A9/3E2和4A9/3D7为IgG2b型,所有单抗的轻链均为κ型。Western-blotting和IFA结果表明6株单抗均能与重组Cap蛋白和PCV2产生特异性反应。相加ELISA结果显示,6株单抗可能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为准确鉴别不同单抗针对的抗原位点,以截短表达的重组Cap蛋白为抗原,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4A9/3E2与4A9/3D7的抗原表位位于101~150aa,其余4株单抗可能针对1~50aa或者天然... 相似文献
3.
鹅多斑艾美球虫生活史及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10只10日龄雏鹅分别经口接种2.0×105~6.5×105个多斑艾美球虫(Eimeria stig-mosa)孢子化卵囊,在接种后48~180 h分期剖杀,对多斑艾美球虫的生活史和致病性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多斑艾美球虫可能仅有1个世代的裂殖生殖阶段,每个裂殖体含3~5个裂殖子。在感染后第108 h左右,多斑艾美球虫完成裂殖生殖并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所有内生殖阶段均在肠上皮细胞核内发育。潜隐期为4.5 d,显露期为4 d。25℃下卵囊孢子化时间为36~48 h。多斑艾美球虫主要寄生于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绒毛中部到顶部的上皮细胞中,引起轻微病变。感染鹅仅出现轻度拉稀,未发生死亡。结果表明,多斑艾美球虫对家鹅致病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国家安全概念和国家安全问题的提出为国家安全理论和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凡是对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状态和维护这种安全状态的安全能力造成危险和威胁,并被列为国家安全议程的问题就是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具有两个内在逻辑: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它既是客观的存在,也是主观感受的结果;国家安全问题不是源生的而是衍生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内在逻辑使国家安全学学科具有独特的"横切延伸性"特点,正是这种"横切延伸性"使国家安全学学科成为一门具有典型兼容性、应用性、跨学科、交叉性的新兴独立学科。它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信息、生态、太空和气象等学科密切相关。作为一级学科的国家安全学,其二级学科方向应设定为国家安全学理论、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国家安全法治、国家安全管理、国家安全情报研究与实践以及国家安全网络空间技术。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路径是国家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试点先行、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5.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国家安全治理活动的灵魂和纲领。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特别是国家安全法治的深入发展,国家安全组织的内涵和国家安全事务的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前者特指由国家安全职能部门转化为囊括国家安全领导机关、国家安全职能机关和国家安全责任机关的整个安全组织体系;后者由传统安全事务范围扩大到非传统安全事务范围。与此同时,中国国际秩序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原来对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排斥转变到对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接纳和融合。这一切都意味着,国家安全治理模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转变、强制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行政治理向法治治理转变以及封闭治理向开放治理转变。国家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种:转变安全观念,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治理主体意识;梳理安全职责,为中央国家机关履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国内外安全形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战略要求,并把“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作为总目标,这充分体现国家安全体制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安全体制是指国家安全管理具体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为确保国家拥有安全状态和能力提供制度支撑。国家安全职能划分、国家安全机构管理制度、国家安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权责机制和法律保障等构成中国国家安全体制的基本要素。对中国国家安全体制进行历史追溯,可以明晰不同时期的特点,把握国家安全体制发展的脉络。另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国家安全体制研究严重不足、国家安全职能划分模糊、国家安全机构建设乏力、国家安全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中国国家安全体制功能的发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不利于化解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因此,科学合理界定中国现阶段国家安全职能、发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功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安全队伍等举措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冷战时期,东盟将美苏角力、分离主义等视为威胁东南亚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孱弱的东南亚各国为了化解威胁,一方面积极推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步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后,东盟先后签署和发布了《曼谷宣言》、《吉隆坡宣言》、《巴厘协议》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协议和宣言就东盟安全机制的决策机构、运行原则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界定,东盟安全机制初露端倪。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东盟安全机制框架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多元安全决策主体体制的确立、安全运行原则的恪守以及争端处置程序的设定等方面。尽管此机制框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在化解东南亚国家安全问题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性保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需要警醒的是,东盟安全机制所彰显出的大国平衡性、制约中国的针对性和多边主义转型的时代性,对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及时做出战略性应对。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 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对行政区划体制进行了改革, 以便适应政治、经济、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简化行政区划层次、坚持行政区划的经济发展取向和扩大中下层行政区划幅
度, 构成了西方国家行政区划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