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中国政治   4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国际社会中颇具影响力的多边机制,金砖国家是中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平台。"数字金砖"是指关于金砖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合作的构想,它既由金砖国家在整个国际体系数字市场中的份额及重要性所致,也缘于全球经济发展数字化的需要,更是"棱镜"等美国绝密监控项目被披露、网络空间能力和治理机制失衡以及"金砖褪色论"频频出现等背景下的必然。然而,由于各国对"数字金砖"态度各异和"数字金砖"本身的性质,这一构想也面临着诸如各方价值观的差异、参与意愿与利益诉求各不相同、成本分摊和资金筹措困难、关于何方主导考量、整合度有限、美国的态度等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2.
科技革命蕴含着推动国际秩序转型的重要动力。从历史来看,科技革命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军事技术进步和创造新的技术领域,改变了国际秩序中的国家间权力结构、国内结构、国际规则规范和冲突解决机制等关键要素,实现旧秩序向新秩序的转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展现出了一些新的技术特征。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在识别这些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国际秩序转型的影响,并抓住规则竞争期、机制生成期和动荡变革期的机遇,推动和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3.
随着特朗普再一次入主白宫,其背后一批被冠名“科技右翼”、由非传统硅谷科技精英和风险投资家等组成的群体引发诸多关注。这一群体的意识形态特征对美国科技安全战略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它以科技金融资本集团为核心,以自由意志主义为思想底色,主张资本导向的市场自由、技术加速主义以及精英治理,试图通过弱化监管、强化技术垄断与政治介入,重构美国科技政策框架。科技右翼的兴起,既有来自全球化周期下行以及地缘政治复兴的结构性基础,又与美国两党政治的政治生态变迁有着直接关系。随着从幕后走向台前,科技右翼群体已经通过资本渗透、政策游说与舆论操控等手段,深度嵌入美国政治权力体系,并着手从重塑安全理念、革新安全体制和建设安全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推动美国科技安全战略转型。这一转型本质是科技金融资本利益与国家安全叙事的耦合,其技术垄断导向和美国优先立场可能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全球数字治理等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这一进程也面临着内部矛盾、盟友离心和技术反噬等挑战。研究揭示了美国科技政策背后的资本逻辑与政治重组互动机制,为理解技术权力与地缘竞争的关系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最初的行为主义革命推动国际体系论的勃兴开始,国际体系逐步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和研究重点.本文对国际体系理论主要的学者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卡普兰、辛格等的行为主义研究到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继而到基欧汉的自由制度主义与温特的建构主义国际体系观.这些理论流派对国际体系提出了不同侧面的见解和观点,进而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国际体系论.  相似文献   
5.
6.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最为关键的前沿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也因此成为当今美国的战略布局重点.从目标看,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是国内外战略环境与战略竞争对手认识基础上的多维组合,其中维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领导地位为首要关切.从手段看,美国利用组织机构,特别是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进行统筹,借助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美国网络空间先发制人战略的构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维持网络空间的绝对优势和不受挑战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总体上体现出先发制人的特点。该战略经历几届政府逐渐形成,其构建亦有一定步骤:第一是构建网络空间的敌人,第二是网络空间安全化,第三是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如在安全层面、国际制度、争取盟友等方面的举措。从美国自身角度看,美国实施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的收益与风险参半。从国际层面看,先发制人战略将推动网络空间的军事化,破坏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建设,挑起网络军备竞赛并增加网络空间冲突风险。从中美双边关系看,美国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美网络空间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8.
全球数据治理已成为当前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主权国家间在数据权属、数据跨境流动等数据治理议题上的主张相异,并竞相提出了各自的数据发展战略;二是个人、企业与主权国家间数据权益存在失衡,亟需有效机制进行协调。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全球数据治理体系走向有序、规范和协调,一方面,全球数据治理应当采取数据主权、数据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相统一的数据治理主张,鼓励各主权国家或区域组织参与全球数据治理并构建全球数据治理规则;另一方面,为协调个人、企业和主权国家之间的数据利益,全球数据治理应当构建数据协调治理机制,具体包括"人格权先行"数据协调治理机制、"财产化市场交易"数据协调治理机制和"匿名化战略利用"数据协调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频繁使用"修昔底德陷阱"描述中美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种历史类比存在明显的误导性,它忽视了一些保障中美能够绕开"修昔底德陷阱"的重要因素,包括:在全球层面,复合相互依赖的国际环境、集体安全机制的日益刚性化、历史上战争的苦难经验;在双边层面,中美在经济相互依赖和全球治理议题等方面的"结构性共同利益"、战略竞争的"社会进化式"发展以及核威慑条件下的国家理性。此外,当前网络时代伴随的整体思维、外交透明度,以及危机预防和沟通的便利也是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重要保障。将"修昔底德陷阱"话语与中美关系相关联对中美关系、地区形势以及世界局势都有危害,应全力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