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伊拉克危机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 ,美国加紧武力“倒萨”行动。目前 ,美军事部署已基本就绪 ;改造伊拉克的方案也已出炉 ;在联合国内主战与主和两大阵营对垒之际 ,美国总统布什搁下狠话 :“即使安理会不通过动武的议案 ,美国仍然会出兵”。看来 ,第二次海湾战争已难以避免。由此 ,人们不禁会联想到 1 2年前的海湾战争。那么 ,美国两次“打伊”行动到底有何关联 ?战后美国的后续步骤如何 ?这会给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带来何种影响 ?大国特别是美、欧、俄、中之间的关系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王在邦研究员等七位专家举行对谈。需要说明的是 ,本刊曾于 2 0 0 2年第 1 0期就“布什‘倒萨’意图及影响”这一主题举行过一次对谈 ,本次对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上一次的继续和深入 ,希望对您思考当前的这一重大热点问题有更大助益。 相似文献
4.
布什政府对华战略调整趋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美国政要近期的系列讲话表明,布什政府对华战略正在经历重要调整。超越“融合”战略,与一个崛起的中国深度互动,正在成为布什政府对华战略选择。中美两国应抓住这一机遇,扩大合作基础,争取实现双边关系较长时期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危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危机管理已是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大城市危机更是"热门中的热门"。如今年7月北京突降暴雨导致城市交通局部瘫痪,上海等城市也同样因暴雨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联系国外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和马德里的"3·11"恐怖事件、去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韩国大邱地铁火灾、8月美国、加拿大停电,甚至更早的美国纽约遭遇的"9·11"恐怖袭击等等,一连串的大城市危机事件令人目不暇接,有些学者甚至断言"大城市危机时代已经来临"。究竟什么是大城市危机与危机管理?大城市危机接连不断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国际社会怎样防范大城市危机,而我国面临的大城市危机形势又将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的学者举行对谈,希望这一扩展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尝试有助于扩展您的视野和深化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试析美国"改造中东"战略及其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与巴以和平进程是美国改造中东战略的两个核心。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改造中东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表现出鲜明的战略特性。改造中东是布什政府的既定意愿,但战略意愿要受到战略能力、战略环境以及战略特性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和修订。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全球的主要军事基地及军事设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军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军事基地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美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万人;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 相似文献
8.
从权力的“三张面孔”看美国的地位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不是简单的实力,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因而考察美国权力地位走势,必须将其置于具体的世界政治关系当中。当前,美国权力的第一张面孔(赢得冲突)的经济基础相对于新兴大国正在缓慢衰落;美国权力的第二张面孔(限制选择)面临挑战,奥巴马政府正试图稳定甚至扩大这方面权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权力的第三张面孔即塑造常态仍将被美欧国家所垄断。 相似文献
9.
全球反恐战争与美国对华战略关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并在战略、军事、外交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美国国内有人据此认为反恐战争使美国无法全力应对中国的崛起.但实际上,反恐战争并未严重分散美国的对华战略关注,也未削弱美国对华行动能力,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也并非美国战略忽视所致.中美关系是一种非零和的、复杂的关系,目前的整体框架可望在美国大选后继续维持. 相似文献
10.
布什《国情咨文》讲话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 1月 2 0日 2 1时 ,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两院发表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①讲话。在美国国内总统选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 ,布什选择此时发表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演讲 ,实则蕴含深意。民主党党内八位总统候选人争夺提名的选战异常激烈 ,1月 19日的民主党爱奥瓦州党团会议选举和 1月 2 7日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更是被选举分析家视为选举“风向标” ,吸引了大部分选民的注意。布什把时间确定在国会复会日及上述两个标志性选举之间 ,既欲避免选民注意力局限于民主党党内预选 ,对自身选情造成负面影响 ,也想提前推出选举政策试探选民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