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46篇 |
完全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外交国际关系 | 444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276篇 |
2013年 | 245篇 |
2012年 | 282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381篇 |
2007年 | 382篇 |
2006年 | 307篇 |
2005年 | 259篇 |
2004年 | 249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240篇 |
2001年 | 172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集体认同与国际政治——一种文化视角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文化已成为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维度。在建构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中 ,文化是指不同国家行为体经过国家间互动、社会学习而共同拥有的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等共有知识或集体知识。文化结构的研究包括规范、制度、认同等一系列范畴。本文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主流学派的国际政治理论为基础 ,试图阐发集体认同与国际关系的互动 ,以及与国际安全之间的构成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浅析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突显出来。本文从国家、国际和全球三个层面来具体分析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在国家的层面上 ,文化既是一个国家制定政策的背景 ,又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 ;在国际层面 ,文化是霸权国家和反霸权国家间斗争的重要方面 ,与国际合作和国际冲突有非单向的关系 ;在全球层面 ,全球化催生的全球文化对国际关系会起到良性的作用。最后 ,探讨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为近代的产物,民族主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历史事件中有不同的表现和功能.那么,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又会扮演何种角色呢?本文旨在从理论、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之加以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对非洲政策日趋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政策受到新时期战略决策的影响,已逐步完成意识形态从强调到弱化、交流领域从单一到多元,以及合作性质从注重经济援助到强调互利双赢的三重转变。中国对非洲政策面临四大矛盾:中国国家利益与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利益的矛盾、中国企业与非洲企业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中国只有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中俄能源合作及对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能源合作是东北亚地区可以先行的和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 ,能源合作可以带动东北亚其他领域的合作。中俄的能源合作具有客观需要性强、优势明显的特点 ,合作的深入开展不仅会促进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能源优质化 ,改善该地区的能源结构 ,而且作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前导和组成部分 ,将加强东北亚各国间的相互联系 ,为该地区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东盟政策研究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盟课题组 《现代国际关系》2002,(10):1-10
本报告是我们试图对步入新时期的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总结和前瞻。 2 0 0 1年 11月中国与东盟就 10年内建立双方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 ,2 0 0 2年 11月初 ,朱钅容基总理将出席在柬埔寨举行的 10 + 3和 10 + 1领导人会晤。届时 ,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将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入的讨论。双方有望就自贸区达成框架协议 ,并将进一步深化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为此 ,报告力图从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两方面 ,结合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背景 ,全面和准确地评估东盟的作用和地位 ,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进而提出适应形势发展的对东盟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日石油博弈与竞争下的合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近邻的两个世界能源消费大国 ,近年来在海外 ,特别是在俄罗斯所展开油气资源的较量 ,为世人所密切关注。从地缘政治经济和能源对外依存度的角度看 ,两国在世界范围争夺油气资源在所难免。如果中日双方能够避免对抗性、排他性的“零和”式传统博弈结果 ,走向建设性“非零和”式竞争下的合作 ,则不仅可以实现各自能源安全的“双赢”局面 ,而且还有助于世界油气市场的稳定和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日韩三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3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推动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步骤。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和中、日、韩3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行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方案,应该是一个包含中、日、韩3国绝大部分产业领域的自由贸易安排,而不可能仅仅在部分产业和行业领域率先进行试验和探索;应该是一个包括中、日、韩3国全部领土的大自由贸易区,而不能是仅由3国各自部分地域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应该包括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而不能仅仅停留于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9.
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球市民社会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们在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克服日益突显的全球化弊端以及探寻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重建过程中迅速兴起的。自产生之日起 ,其在经济与社会、国际和平与安全及环境人权等国际政治领域的活动和网络密度就不断增强。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广泛活动对于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整体化、民主化、法治化和多中心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它也意味着国际政治中伦理价值的回归。当然 ,目前全球市民社会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还只是一种趋势 ,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在自身能力建设、民主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此外 ,发展中国家还要大力推动自身社会力量的发展 ,以防止全球市民社会成为西方的意识形态和霸权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中日经济关系及其走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日建交30年来,经济关系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日趋紧密,不断跃升新台阶。中日之间良好而强有力的经济关系在两国总体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展望未来,中日经济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日本某些势力制造的“中国威胁论”是制约中日经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总体看来,未来中日经济关系机遇大于挑战,将展现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