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最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认为 ,最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先发制人”战略为基石 ,具明显的进攻性 ,但“先发制人”并不能实现美国的国家安全 ,反而会使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和危险。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国家安全体系:从双边困境到多边合作的安全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作为经典国际安全理论的安全困境理论无法充分说明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区域国家安全状态。无论从体系引导型安全困境亦或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都难以找到东北亚各国安全战略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东北亚各国间的安全互动已经形成了一个超越安全困境并以美国为核心的地区国家安全体系。通过对东北亚国家安全体系结构和流动性安全要素的考察可以发现,各国安全战略的不同与其在国家安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和对流动性安全要素的控制能力密切相关。这有助于进一步探寻东北亚国家间安全关系从双边困境到多边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9·11"后全球能源外交发展态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能源外交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新生事物和重要内容,石油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战后全球能源外交出现了两次活跃期,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第二次是在2001年“9·11”恐怖事件之后。后者在性质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能源外交的政治涵义更加突出,在各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除美、日、中东产油国等传统能源外交活跃国家外,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开始成为该领域的新主角。全球能源竞争发展态势将对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2002年《报告》的基础上,涵盖了反恐、防扩散、大国关系、能源安全、地区冲突等多方面内容,对美当前所处的战略环境、所追求的战略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战略手段都有更为全面而清晰的界定。该《报告》凸显美决策层深层次战略思考,反映了美全球战略调整新动向,包括对反恐战争的认识更趋系统化、强调推进“民主”的有效性、主张综合性使用战略手段、更重视全球化条件下的“新威胁”。此外,《报告》还勾画出美对华政策新特点,“负责任的利害相关者”、“两面下注”已成为美对华政策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5.
跨界民族问题与中国的和平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界民族问题是历史问题与现实政治相结合的产物,是影响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基本因素之一。本文从跨界民族的形成入手,分析了由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这些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新世纪初的国际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已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最热门的话题。美国大幅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牵动了新世纪初国际关系的变化。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美不少学者认为,随着伊拉克局势的恶化,新保守主义思潮在衰退,对美政府的影响在下降。这到底对美国安全战略将会产生何种影响,我们还需观察。 依赖军事优势“先发制人”,虽可攻城略地,但不会根除威胁,更无法赢得人心,反而会使国际关系紧张,造成世界局势动荡。 在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中,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互交织,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转化,形成了一种机遇与挑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面对这种复杂局面,国际社会应牢牢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合作与进步的历史潮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共同安全,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安全问题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使资源与市场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加大,保障经济安全问题凸显。许多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和权衡经济安全与军事、政治安全之间的关系,提升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大战略中的地位,并从国内外两条战线保障经济安全。一、经济安全涵义的界定国际上,对经济安全①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已有明确定位,但尚未对经济安全涵义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因为不同国家对经济安全的界定往往受不同国情、不同国家战略目标所制约。即使同一国家,也因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而不断改变对经济安全的看法。美国坚持在自由…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化渗透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冷战到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一直奉行文化渗透战略,积极构建对外文化渗透的制度框架,同时不断强化对外文化渗透的手段和渠道。当前,美国对华文化渗透不但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华构成了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安全维度转向:人的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安全观念正经历着急剧的变革,由联合国提出的“人的安全”新概念,打破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观,预示着国际政治安全维度的人文转向。国家可能成为维护安全的主要手段,而不再是维护安全的最终目的。人的安全将人及其群体置于安全保障的核心,强调“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保护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受侵犯。尽管人的安全这一概念现在还存有争议,但不容忽视的是,人的安全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认同,并在外交实践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盟国家安全合作的目的是借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以镇压内乱和加强边境联防,共同抵御边界和海上的各种威胁。东盟成员间的安全合作主要围绕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国建立信任措施、南中国海争端、地区低烈度威胁及军事和防务等领域开展。东盟的安全合作是积极防御性质的合作,它将有利于亚太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