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1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9篇 |
工人农民 | 4篇 |
世界政治 | 47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8篇 |
法律 | 108篇 |
中国共产党 | 292篇 |
中国政治 | 418篇 |
政治理论 | 213篇 |
综合类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155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解构主义大行其道,对于今日中国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既为中国言论空司的再进一步提供了某种可能,也为中国的社会觉醒树立了标杆。没有谁会怀疑,这是一个解构的时代,一个惊心动魄的时代。主义与顺口溜、真理与潜规则、虚拟与现实、正人君子与情色录相带、奖赏与屈辱、希冀与失落、各种观念、思想与情绪相互纠葛,各种道德、名分和利益充分博弈。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古代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美学家。他提出了尚用崇实的文艺美学观,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兴观群怨的审美要求;质文并茂的审美主张;思无邪的审美标准;温柔敦厚的审美理想;尽善尽美的审美准则。孔子的尚用崇实的主张,对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对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刊2008年第6~7期发表的《汉语热:商业潮流下的文化期待》一文,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重视。日前,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主任许琳约见本刊记者,就汉语文化国际推广问题发表谈话。许琳认为,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是一个国家战略;应当由政府各部门乃至全社会联手,由国家组织一切资源和力量,才能真正托起这一伟大事业。她强调:当务之急是提高汉语文化走出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于建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70-77
"中庸"是孔子学说的"一贯之道",是孔子的人格教养之道。孔子在修养自身崇高人格的同时,为世人设计了多样化具有内在联系而合乎"中道"的理想人格。中庸人格的基本特质是:尚中而贵和,度于仁义礼,权变而时中。基于中庸至德,孔子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修己以安百姓"的人生价值、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人格内涵,致力于探讨实现理想人格之路。孔子的中庸人格教育论取得了多方面认识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儒家文化,在历史社会发展更迭中尤被世人所看重。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人生核心价值学说,核心价值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