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3篇 |
工人农民 | 4篇 |
世界政治 | 2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60篇 |
法律 | 46篇 |
中国共产党 | 50篇 |
中国政治 | 108篇 |
政治理论 | 85篇 |
综合类 | 1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979年中美建交开始,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起起落落,特别是从冷战后至今,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看法以负面为主,其根源之一是基于垄断性意识形态诉求的美国话语霸权,实质则是中美之间诸多因素的建构.中美关系应被视为洛克文化的建构,目前所呈现出的某些霍布斯文化的特征并不占主导地位.中美应在尊重主权的前提下开展竞争,以竞争对手而不是敌手的身份看待对方,来构建具有明显洛克文化特征的中美间安全文化.中美关系主要不是零和博弈和囚徒困境,而是共存共生共荣的洛克文化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3.
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课程知识观,如把课程知识作为制度化知识,作为化资本,作为法定化等等。制度化的教育必然要求一种制度化知识与之相适应,课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性资源和化资本,成为人们增强支配性地位和获得权威的途径。课程作为法定化,它代表统治集团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权力、意志、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体现和象征。当代人们更寺地把知识理解为价值性的、个体性的、情境性的与过程性的,而不是客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而确立了建构性的课程知识观。 相似文献
4.
观念认同对地区秩序建构有着重要意义。观念认同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进而改变或影响行为体的行为,在地区秩序建构中起到了路线图和粘合剂的作用。地区行为体之间的观念认同决定了它们互动的形式和态度,界定了地区秩序的自我属性,框定了战后地区秩序的建构原则,因而成为建构地区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首倡的新安全观与东盟主张的地区规范产生了积极互动,推动东亚观念结构由洛克文化向康德文化演进。 相似文献
5.
城市治理研究在日益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的不规范、理论建构不足和对城市发展现实的解释力与指导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对当前城市治理研究问题的反思应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聚焦对研究路径的梳理和考察。城市治理研究的传统路径有着自身的应用边界和局限,未来城市治理研究的发展应当加强方法的规范化,主动回应城市发展,并顺应和利用大数据发展的趋势。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建构主义可以为城市治理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生活中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线下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同时,上课的地点也不应拘泥于课堂,教师应学会借助线上教学的平台,上传课程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场景的内容,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发掘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文就面向高职层次学生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中应用和融入的方式方法,旨在为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属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其理论基于人类解放的认知旨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国际关系批判理论中产生了不仅注重批判,更加注重建设的建构主义理论。应用沟通行动理论研究国际关系成为欧洲建构主义的特色,这种以理解具体行动意义为目的的阐释学方法不同于美国建构主义对行为的实证研究。沟通行动的应用研究解决了结构与行为体互构机制的难题,避免了建构主义经验研究中的结构偏向,使行为体的施动性重回研究视野,奠定了规范内化的微观基础,从而回归了建构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国际文化的制度化,国际制度的合法化以及国家的社会化都离不开国家间的沟通行动。另外,国际关系中公共领域和生活世界的存在也使得国家间沟通行动成为可能。但是,虽然沟通行动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科学传统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但是对于国际体系中的突现现象,仍无法予以有力的解释,这也显示了沟通行动理论应用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惠芬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其新颖而独特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崇。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重视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其评价机制是过程评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启发、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反对恐怖主义战争的建构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11”事件及其后的美国反恐战争进行系统的建构主义探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国际文化效应。从相对较长时段来考察这一时期的国际社会 ,可明确区分出三种类型的反恐文化 ,每种文化都首先在美国形成“美国反恐文化” ,然后经由美国的特殊权势机制向全世界扩散 ,其终极目标是建构“国际反恐文化” ,并伴生各国的内化。但事实上由于美国反恐行动的每次扩大化都伴生着反恐文化内涵的更新 ,导致反恐文化与当前主流洛克文化逐步趋于对立 ,其生命扩展周期的发展阶段也越来越少。所以 ,当前国际社会处在一个尤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如果其他国家(尤其大国 )任由美国扩展其反主流反传统的反恐文化 ,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分析家就预言,由美国和欧洲组成的西方将主宰整个世界。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和愿望发展,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确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美欧同盟关系的调整有可能超过其他矛盾,成为这场变革的最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派别。关于它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国内学者以多有论述。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认同视角,对比冷战时期的美欧认同,探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欧矛盾中的深层问题,并以此为基点,试窥美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