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299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9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91篇
法律   826篇
中国共产党   1283篇
中国政治   1531篇
政治理论   524篇
综合类   973篇
  2025年   7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759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644篇
  2009年   691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津支部生活》2006,(8):53-53
“人权无国界”理论是最近几年某些西方国家为推行人权外交而热衷鼓吹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权问题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一国对另一国内部存在的人权问题表示关注甚至采取单独或集体的干预行动是合法的,不属于干涉别国内政。一些西方人士宣称:“当今世界上的重大变化已不受国界的限制”,“人权已超越国界”,因此,“对人权的遵守不可能通过国界边界加以隔离或掩盖”,“保护普遍人权的义务是没有国界的”,是跨越国界的义务。这种理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德国法官选任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与德国分别为两大法系的典型代表国家。两国的司法制度均显著体现其各自的历史渊源和法律文化背景 ,同时又成功地服务于法治国家的运行 ,其中许多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通过对两国司法制度中的一项关键性问题———法官选任制度做比较式探讨 ,展现两国在法官选任程序与选任资格方面严格科学的制度设置 ,可为我国当前法院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02,(6):102-102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3):88-88
近80年前,戴季陶在《日本论》中有一番振聋发聩的话:"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功夫……要晓得他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他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晓得他现在的真相,方才能够推测他将来的趋向是怎样的。"但到了今天,国内大部分的日本研究者,仍需要到1928年完成的《日本论》和1946年出版的《菊与刀》中寻找灵感。  相似文献   
5.
赵博渊 《南风窗》2007,(17):78-80
韩国已成为亚洲第三个以基督教为主导信仰的国家,大国意识膨胀之下的对外传教活动固然是其经略海外的捷径,但外交资源却投送不到偏远的阿富汗。这样的阿喀琉斯之踵,对于自诩"拥有9200年文明史"、梦系"大国战略"的大韩民族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反讽与善意的提醒。  相似文献   
6.
袁南生 《湘潮》2006,(4):36-39
曾纪泽,湖南湘乡人,曾国藩的长子。1878年至1885年,他先后出任驻英、法、俄等国公使,前后达8年之久,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纪泽的外交实践证明,弱国有可能办好外交,而且弱国的成功外交,对于尽量减少强国的祸害,尽可能维护本国的利益关系极大。曾纪泽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通过外交斗争,对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外交家。有声有色的对英外交1879年1月4日,曾纪泽乘轮船首抵巴黎,然后转道伦敦,开始了他的驻外公使生涯。曾纪泽努力加强使馆的内部管理。他是我国勤俭办外交的先驱人物。出使英国后,他在自箴联中写道:“濡耳染…  相似文献   
7.
储昭根 《南风窗》2007,(11):77-79
正因为德国在西方和苏联分别占领下反纳粹比较彻底,而在民主化阶段又选择了反战态度坚决的政治家,德国人在反省历史方面才会比日本人出色。  相似文献   
8.
翟冬青 《南风窗》2007,(8):38-40
2006年1月在A380首次亮相的揭幕仪式上,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4国首脑齐刷刷亮相。希拉克豪情满怀:“这是人类奇迹,也是欧洲的一大胜利,它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欧洲以及她的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在其哲学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革命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重大影响,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底至9月初,应德国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汉堡分会的邀请,笔者有幸参加上海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会组织的访德代表团,访问了德国汉堡、波恩、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杜尔塞夫等地。该联合会是一个民间组织,在政治上是中立的,他们主要依靠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所属的成员进行地区性以及国际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