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158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4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俊 《求索》2007,(1):211-214
对动物的偏爱与崇拜,是拓跋鲜卑部落比较突出的民族特点。民众对神兽与灵虫的迷信、统治者对兆祥动物的崇尚、鸟兽官名的长期保留、鹿马苑囿的精心规划等,既可看作是其动物崇拜及其遗存的表征,更是其难以割舍的游牧情结的真实写照。动物崇拜不仅使拓跋鲜卑在众鲜卑部落中独具特色,也对拓跋鲜卑的汉化产生过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于“电视剧政治”的批判,大抵是公允的。我们对于历史大都难以抱有同情的心态去读,或热烈崇拜帝王的文功武治——一个强势的皇帝懂得调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专制远比民主更富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印度尼西亚的经过,及其在印尼留下的诸如三保洞、三保庙、札克拉·陀惹大铜钟遗迹、遗物,以及"三保公鱼"和"郑和与榴莲"等神话传说.印尼的华人和当地其他民族对郑和遗迹、遗物的钟爱与向往,逐渐形成了"郑和崇拜",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印尼华人"郑和崇拜"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本文认为,印尼华人的"郑和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已发展成为今天印尼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4.
美国堪称是邪教组织最多的国家。邪教就像肌体的一个毒瘤,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教授玛格丽特·辛格在写给白宫的一份报告中估计,美国的邪教组织多达2000至5000个,有1000万至2000万人不同程度地卷入了邪教活动。美《新闻周刊》的报道也认为,在美国有700至5000个邪教组织。邪教的创建光怪陆离美国邪教的创建可谓光怪陆离,信奉者被邪  相似文献   
5.
戴永夏 《政府法制》2012,(12):48-48
在中华民俗史上,龙的地位相当崇高。它伟岸神圣,法力无边,既有救民于水火的本领,又有至高无上的声威,所以先民们对它十分崇拜.一些封建统治者也看中了这点,极力尊龙崇龙,让龙为己所用。他们或以龙的化身自居,自诩为“真龙天子”;或附会龙的“祥瑞”,编造龙的神话,借以骗取民心,巩固统治地位。在这方面,历代帝王都有“出色表演”,而“短命皇帝”袁世凯的表演尤其充分。  相似文献   
6.
画里画外     
对力量及美的追求成为我草原题材和工笔人体画的内在支柱。我对于军事家的敬仰不亚于对美术家的崇拜,对于某些战例的关注不亚于对艺术家创作的研究。舞蹈、体操、冰上运动、时装表演等最能体现女性美的项目令我激动,电影、小说、历史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内在品格让我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7.
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1912年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之后,对中国的文学、文化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那么,都德的短篇小说何以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到底有着怎样的审美特质?都德短篇小说的审美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热爱国家,叙述了法兰西民族抵御外侮的功绩;二、向往和平,批判了各种亵渎神灵的现象;三、崇尚自然,描写了法国南部乡村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8.
吴向红 《法学》2006,(1):53-64
对中国法律传统中的遗失物制度细致分析表明: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古代遗失物制度既非以《周礼》为原型,亦非呈现某种波浪式的摇摆,却很符合直线———断裂的范式。支配着古人遗失物制度立法思想的是一个高度稳定的观念层:其核心是“失物返还”和“拾遗近盗”,对前者信心的崩溃则带来了明清律遗失物制度的戏剧性转折。理解古代遗失物制度的关键是“道不拾遗”的隐喻,正是这个神话,使古人把遗失物问题政治化了。从根本上说,中国古代遗失物制度的立法动机是维持秩序而非确立权利(物权)。在奇迹般的大化之境的背后,则是对全能全知的政治权力的渴望和信仰。  相似文献   
9.
明星制度探讨——二战后的明星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句"超级女声想唱就唱"的口号透露出了大众文化的实质,李宇春登上亚洲时代周刊的封面,掀起了议论狂潮.在湖南卫视全力推出的"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中以绝对票数夺冠的李宇春究竟是不是大众文化的英雄?就如同创造了神话的比尔·盖茨作为商业街的英雄一样.此外,李宇春的成功是否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倾向正在中国形成?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明星的定义开始探讨明星现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程玮 《当代党员》2009,(7):65-65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Coogl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也一脸的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