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军人保险制度作为美国军人保障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保障美国军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免除军人后顾之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美国从内战抚恤金制度产生到20世纪初期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追溯美国军人保险产生和构建的政治与历史基础,以此来考察美国军人保险制度的转型,同时分析目前所形成的“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政府部门监管”的制度架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美国军人保险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统治区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1947年,爱国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震撼着反动统治的基石。武汉地区的学生运动,令国民党地方政府惊恐不安。5月31日晚,武汉大学举行“争取和平文艺晚会”,强烈控诉内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就在这时,一场有预谋的大逮捕悄然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抗战中后期,蒋介石积极推行反共、内战、独裁政策,造成国共关系异常紧张.抗战胜利后,内战又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因不满内战独裁政策,遭到蒋介石的忌恨和排斥,被迫赴美“考察水利”。在美期间,冯玉祥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坚决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错误对华政策,并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从而展现了他一生最光辉的一页。然而,  相似文献   
5.
张雄文 《政府法制》2012,(11):36-36
1946年6月底,国共全面内战不可遏止地爆发后,毛泽东给北线的晋察冀军区制定了一个三路四城计划,即夺取平汉、正太、同浦三条铁路线与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四个城市。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中东多种矛盾相互交织,全面激化,使其成为全球政治、军事与安全等冲突爆发的热点地区。期间,巴以冲突升级,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内战频仍,埃及等国政局动荡。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英、俄、中、法、德)谈判未能如期达成全面协议,伊核问题未来变数增大。年初异军突起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横行肆虐,使伊拉克局势濒临失控。目前,中东地区秩序和地缘政治格局处于深刻的变化中。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中东伊斯兰世  相似文献   
7.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一方面声称要谋求国内和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又在和平烟幕的掩护下,加紧军事部署,制造军事冲突。美国政府为了扶持蒋介石.于1945年12月15日任命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特使.以“调处”中国内战的名义来华。面对这种形势.中共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同蒋介石进行政治谈判,国共双方代表达成有关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作为履行停战协议的机构,设立三个委员,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规定美国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  相似文献   
8.
1949年以前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两部兵役法,兵役法的对象即及龄壮丁的研究是一个可以发掘的课题。及龄壮丁中存在着各种群体,关于华侨、归侨在征壮丁服兵役问题的研究上,目前国内的论述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内战时期(1946—1949)发生在广东福建两省的一些关于华侨与、归侨兵役的例子,略窥管豹,浅易分析国民政府兵役法对于华侨、归侨服役有关规定的演变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关士光1925年1月出生在香港一个华人金融世家,父辈都是传统儒商.他就读于名校皇仁书院,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关士光成为防空救护员.1941年香港沦陷,他被迫辍学,到柳州投靠亲友.滇缅战争期间,在国民政府的号召下,他入伍为美军当翻译官。抗战胜利,20岁的关士光曾想入读专为培训革命干部的广州南方大学,但很快对国共内战感到厌倦。有  相似文献   
10.
李冉 《世纪风采》2011,(5):35-37
1945年,中国内战迫在眉睫。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马歇尔为特使,到中国调处国共纠纷,企图能化干戈为玉帛,但由于种种原因,调停失败。马歇尔觉得自己对中国的局势已经无能为力,换一个人,也许会出现转机。经过全面考察,他选择了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来担此重任。精明的马歇尔为何会选择司徒雷登这样一个外交“新手”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呢?这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