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36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论述精神的学习领会,提出各级民政部门要提升对民政工作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等"四个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底层     
对穷人和底层的遗忘是一个时代性的特征,仿佛对这个部分的注意和记忆都会降低繁华世界的愉快,因此我们不大可以说这是一个任何意义上的策略.即便是穷人本身也在竭力参与到这个遗忘的过程中来,尽可能成为先富人群中的一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是骄傲,一部分人进而还认为,贫穷也不是一种可以博取同情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党史读本是一个科学的严密的体系。党史读本的编写必须在掌握客观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既有具体动人的情节感动人,又有科学的理性结论,充分发挥党史促进党的建设和资政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今人所言“与时俱进” ,在古代《易传》一书中叫“与时偕行” ,如 :“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彖传·损卦》)“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彖传·益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文言·乾卦》)《庄子》书中的《则阳》篇也有“与世偕行而不替 (废 )”的说法。后世不少思想家均有所发挥 ,如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周易内传》一书中说 :“既损既益而时因以变迁 ,则损益行而时因以偕行也。” (卷三 )古之“偕行” ,即今之“俱进”之意。欲了解古代之“与时俱进”观 ,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趋时…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五届二中全会的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这一目标体现了机构改革与新时代环境的一致性,这种新的行政运行机制具有如下特征。一、顺应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思想武器。本文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性、反应实践需要的时代性、理论体系的科学性3个方面.分析了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8.
深刻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定位,是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及其生成逻辑的首要问题和基本前提。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解决国家贫穷落后、改变被动挨打局面的富裕富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人和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内涵,是中国人和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其价值定位,则在于追求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时代精神。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历史过程所展现的实践精神,又是当代中国人超越现实、面向未来的理想精神,同时也是反映和体现中华民族追梦之旅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宏观理性透视党性问题,就应该从以下基本维度入手:党性是党的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性的深层根源在于人性、党性并不完全排斥利益性、党性的判定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党性是党风的内在依据、党性与党的革命性具有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00后"作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生力军,2-3年内会逐渐步入大学阶段,学生群体的显著时代性差异也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本文提出了对未来三年"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改革的提前性思考,分析对比"90后""00后"青少年群体间的差异,并从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出发,提出应对未来"00后"大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