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     
《长江论坛》2012,(3):97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1929,曹禺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  相似文献   
2.
<正>30年前,一个17岁的农村姑娘,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今生自己会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在一般人看来,书法家与农民之间似乎存在着天壤之别,然而,刘智莉却把这常人难以想象的差距变成了现实。30年前,高考落榜的刘智莉像其他许多农村青年一样,在现实生活的残酷和重压面前,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接受现实。她曾用稚嫩的双手帮父母打理农活,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练体力和意志;她曾用灵巧的双手在服装厂做缝纫工,把对生活的追求缝进针针线线;她曾把期盼投入到纺织厂挡车工的经纬穿梭中,在横竖编织的过程中寻求梦想希望。就是这样的踽踽独行,就是在被雾霭一样遮蔽的道路上,花季的女子备尝着人生无法回避的苦难和无奈。  相似文献   
3.
戴君良 《各界》2013,(1):92-93
我与吕恩老师仅有一面之缘。那是2010年11月,我正给风凰卫视拍摄曹禺先生的专题片,从北京人艺问了吕恩家的电话,想去采访她。听说是谈曹禺,吕恩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畅谈从她个人经历开始,上世纪30年代,曹禺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吕恩当时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年届九旬的老人家,面容白净,双目如漆星一般,炯炯有神,对自己亲历过的往事,记得清清楚楚。如今老人家已远行,我们之间的那次长谈,因专题片体裁和篇幅所限,未能在片中尽述,现将曾经的采访笔记整理成篇,以寄内心深深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4.
死去原知万事空,忍看山河代代穷!从今再不事杂琐,拼将残勇赋春风!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和整个八十年代,在国内与国外悄悄地掀起了一股“曹禺热”。据统计,当时全国报刊上发表了论文、剧评和专著等等,就有322篇、部之多。显然,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曹禺研究”的理论队伍。这,是中国空前未有的,也是近现代作家当中比较突出的。正如评论家田本相所说:“这股‘曹禺热’并非是人为的结果,它伴随着席卷祖国大地思想解放浪潮而来,又伴随着对历史反思热潮而深入。  相似文献   
5.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话剧艺术家,其话剧名作以深刻的心理内容与高超的艺术技巧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资源。就曹禺剧作对角色介绍的文字而言,相当于一个个人物的"指掌图"。这些"指掌图"展示的角色面具与个性特征、简要断语与铺陈渲染、外部表现与心理依据、平实与诗意等辩证关系,给我们以深切的感受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政治文化视角入手,从作家的身份认同与创作文本的规范两方面探讨曹禺的后期活动与剧本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政治理性.政治理性导致了曹禺后期创作的艺术魅力消退.  相似文献   
7.
苏枫 《小康》2010,(9):108-111
曹禺诞辰100周年,人们以不同方式赞许他的成就。也有人唏嘘,他晚年时因"写不出东西"而备受折磨。作为女儿,万方则感慨:灵性慢慢干涸,这不是曹禺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一代作家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经典也许在中国话剧一百周年的日子里,说说有关《雷雨》的故事是有特殊意义的。有人说,《雷雨》是中国话剧的“第一戏”,是中国近代话剧的代名词,此言有些道理,因为虽然在1907年以后,中国渐渐地引来了以欧洲古希腊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06,(6):55-55
《蜕变》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在抗战期间写的一个剧本,揭露抗战中大后方的种种黑暗丑恶的现实,鞭挞那些腐朽和动摇分子。在中国万岁剧团演出该话剧时,接到当局命令,说是蒋介石要亲自审查。蒋介石看完演出后,一声不吭,拂袖而去。侍从官及大员们惊慌地跟了出去。回到寓所,蒋介石将主管文化宣传的张道藩召来训斥了一顿,说这是赞美共产党的戏,他大发雷霆:“笨蛋,那个女人在挥舞红旗,你瞎了眼了吗?!”随即下达手令,禁演此戏。当局还指派文化官员潘公展找曹禺谈话。在谈话中,关于《蜕变》中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生活中的腐朽现象的内容,潘公展只字不敢提…  相似文献   
10.
刘雪荣 《政策》2005,(1):48-49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品牌、追求卓越的时代。在众多的品牌分类中,文化品牌无疑具有沉甸甸的份量。潜江要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园林城市,何以为名?"曹禺文化"应该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一、曹禺文化代表了潜江共性与个性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