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洪学 《求索》2012,(1):216-218
网络语言在发展中表现出鲜明的陌生化特性,其陌生化效应的实现手段可以概括为语音手段、构词手段、语义手段、语法手段和视觉符号手段。陌生化实现的各种手段之间是相互关联、共同促成了网络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格列佛游记>评论多关注小说的讽刺内容及其主题思想,揭露18世纪英国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矛盾,从而说明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较少关注小说讽刺艺术真正的源泉.试从"陌生化"理论分析<格列佛游记>的独特讽刺艺术,试表明其艺术魅力来源于作者在形象创造、语言描写、修辞手法及叙事视角上采用的陌生化技巧.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理论与小说创作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技巧上说 ,文学就是用不平常的手段表现平常的生活 ,以获得“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理论被运用于小说创作中 ,首先表现在将惯常的生活变形 ,把“故事”变为“情节” ,表现在对叙述的组织和表达上 ,更突出地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通过非常规语言 ,使语言奇异化 ,“陌生化”理论可以使我们站在新视点上重新观察生活、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新和奇 ,提高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及其“陌生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创立了"叙事剧"及其"陌生化效果"的戏剧理论.强调演员、角色、观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观众要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对戏剧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质的美,须把它摆在恰当的距离外去看",太远或太近都不能看清楚。不管创作何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艺术家都要巧妙的利用自己的艺术创作的陌生化,创造心道统一的不隔之境,使作品直抵审美者的思想和各种感应的极限,从而使大众获得强烈的审美共鸣。  相似文献   
6.
从文体嬗变的意义上看 ,散曲文学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次变体 ,也是古代韵文学的最后一种形态 ;从文学语言的角度视之 ,散曲语言是对传统诗歌语言的一种疏离 ,甚至与此前正宗文学语言相对说来是一种逆向思维。所谓“尖新茜意”、“说尽道透”,以及泼辣、灏澜、透辟、生新云云 ,与含蓄蕴藉的诗 ,雅洁清空的词 ,都是完全不同的。曲语已趋于通俗晓畅 ,渐近“言文一致”,其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诗 ,已是项背相望。故体式之变 ,根在语言之变  相似文献   
7.
8.
冯利华 《求索》2010,(4):171-173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理论,主张在创作中运用艺术手法塑造新的意象,延长接受者的审美体验过程。苏轼、黄庭坚、惠洪等人突破传统用典局限,提出以"以故为新"为核心的诗歌创作理论。在其影响下形成的"以才学为诗"如同"齐言喻楚",使诗歌文本"陌生化",增加接受者的理解难度。阐释者虽力图破译其诗歌典故密码,但由于情感、文化和价值取向等主观条件的差异,其所期之"以与古人相遇",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阐释文本反而会令诗歌与接受者再隔一重,产生双重"陌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法,其中谐音双关(Paronomasia)是利用词义不同的两个词之间同音、近音的条件构成的双关。标记理论可以运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运用这一理论对于谐音双关进行解释,从而探讨谐音双关具有的陌生化、经济化、幽默化等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古诗十九首》上承诗骚、汉乐府,下启魏晋文学,从主题、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显现了其过渡性所在。综合归纳,其过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体现了从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过渡;其次体现了从民间创作到文人创作的过渡;最后体现了文学从“庙堂”化到平民化的过渡。它的这种过渡性给我们展示了汉末思潮的涌动和变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价值观念,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