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应对WTO《政府采购协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功能定位不清、采购范围过窄、法律供给不足、采购方式程序不规范、纠纷解决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因应加入GPA,应合理界定采购范围,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规范采购方式程序,完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是WTO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诸边贸易协议。早在2007年,我国就向WTO秘书处提交了加入GPA的申请和初步出价清单,并与GPA成员进行了首轮谈判。随着第二轮谈判的临近,省级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也将成为GPA谈判的焦点。对此,需要对加入GPA后开放湖北政府采购市场的利弊得失进行客观评估,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WTO《政府采购协议》与我国相关法律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采购对国际贸易影响重大,所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GPA)日益受到关注。我国已于2007年底正式启动加入GPA的程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国现有的政府采购制度。本文在阐述了政府采购协议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介绍了我国目前政府采购之法律制度后,将我国的政府采购法与GPA相比较,对两者的整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解读WTO《政府采购协议》(GPA)规定可以发现,其对政府采购投诉人范围的最低要求是,给予那些在相关政府采购过程中拥有利益的包括实际参与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在内的直接供应商以投诉权.在我国,依《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政府采购投诉人既包括直接供应商亦包括间接供应商;而依《政府采购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可能只有直接供应商中的实际参与供应商有权提出质疑投诉.给予那些在相关采购过程中拥有利益的直接供应商和部分间接供应商(包括分包商和联合投标体成员)以政府采购投诉权,更为合宜.  相似文献   
5.
倪鑫煜 《时代法学》2012,10(3):80-86
公共采购既是经济行为,又是行政性行为。通过公共采购寻求宏观调控和社会政策的实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并没有被各国政府放弃。《政府采购协定》在规制公共采购国际市场规则的同时,也为各国实现社会政策目标预留了空间,我国在加入GPA的谈判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空间。  相似文献   
6.
建立海峡两岸政府采购协议(GPA)平台,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合作,确保实现的有力保障。两岸正处在GPA有效合作的一个难得的“窗口期”。两岸GPA合作有着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将考验也将进一步证明两岸人民的智慧。本文为此提供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在采购监督机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2007年我国政府签署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以下称GPA)的申请书,对我国政府采购工作步入更规范道路提供了契机,同时对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GPA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关于监督机制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我国在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方面在符合国际规则之外存在的些许不足,进而在监督方式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就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进行谈判。政府采购救济机制是整个政府采购制度能否健康运作的关键,我国政府采购的救济机制与《政府采购协定》所要求的救济机制尚有差距,在加入该协定后需要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9.
In the wake of the impasse in the Doha Development Round of multilateral trade talks, sector-specific plur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PTAs) have been gaining traction. However, PTAs mostly appeal to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the uptake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luding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being very limited.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uch a phenomenon, whether there is indeed meri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laying a more active role in PTAs and how they might be encouraged to do so.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with specific attention being given to the effects, on a selec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participation in four PTAs: the Trade in Services Agreement,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 the Environmental Goods Agree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 II. Among the findings was that although, according to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policymakers are generally disinterested in the four PTAs because they are not aligned to the countries’ economic interests or they threaten policy spac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ains could often be made from more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se agreements. This clearly points to a research gap and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of PTA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10.
肖北庚 《时代法学》2005,3(4):26-34
GPA协定救济机制作为平衡公共利益、善意中标人的既得权利以及其他竞标人利益的制度设计,采取了将前契约阶段和契约阶段相分离并主要针对前契约阶段的公法救济模式;以磋商为前置形态、司法审查为关键层面的质疑程序构成其核心内容;侧重于第三人诉权构筑与保障是其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