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1篇
  免费   608篇
各国政治   461篇
工人农民   419篇
世界政治   4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972篇
法律   4051篇
中国共产党   889篇
中国政治   2466篇
政治理论   1682篇
综合类   600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1426篇
  2012年   1064篇
  2011年   1012篇
  2010年   998篇
  2009年   1095篇
  2008年   1115篇
  2007年   1151篇
  2006年   1156篇
  2005年   1153篇
  2004年   1117篇
  2003年   877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497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Increasingly, a diverse set of policy communities, including those with defenc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dates, frame climate change as a security threat. Most often this discursive formation labels climate change as a ‘threat multiplier’. This framing, however, is vague, linear and leaves many questions unanswered regarding how institutions can develop and implement policy that addresses the joint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conflict and security. Utilising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and grounding data collection in US policy communit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policy actors and institutions integrate climate-security discourses into policy process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vide direct insight into how the discourses and technical understandings of climate-security transition into policy priorities and implementation realities. This research identified three common approaches to climate-security: (1) A challenge of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2) A potent political argument; and (3) An issue of limited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These approaches, however, are inconsistent across sectors and within organisations, suggesting a lack of cohesion and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in identifying and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as a ‘threat multiplier’.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要调节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必须以各种群体利益的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制定方针政策,着重调节经济利益,疏通利益表达渠道,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搞好社会保障工作。共产党对构建和谐社会与搞好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理论探索,我们研究社会保障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黄义超 《桂海论丛》2003,19(3):11-13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时 ,我们要正确认识艰苦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一性 ;充分认识艰苦奋斗建设小康的重要性 ;丰富艰苦奋斗新内涵 ,从而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朱双庆 《现代法学》2006,28(1):92-100
技术出资方式迥然不同于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出资方式,技术入股股东不仅具有其他股东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权利、特殊义务与特殊法律责任。从技术入股角度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股东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的规定需要充实。  相似文献   
6.
治安状况评价的价值及其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安状况评价是运用社会评价的原理,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资料对治安秩序状况进行评估的活动。它是准确把握治安状况的基本方法,是确定治安目标、制定治安对策、进行治安控制的重要基础。治安状况评价不能脱离社会发展水平,应以原有治安秩序为基础和参照物,着重考察治安秩序破坏力与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态,将客观现象与主观感受、整体评价与具体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测评。  相似文献   
7.
宋代公无论从数量、名篇还是从作队伍来讲,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公的繁荣,与其崇抑武的国策和科举考试内容的改变、科举考试取士数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同时,与人士大夫的精神和整个社会思潮的嬗变也密切相关。北宋和南宋长期存在的竞争和派系斗争,使人以论事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对以化事、长于说理、重实轻虎的公风格的形成和对公的繁荣和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政党的性质是由它所代表的阶级或者阶层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决定的,共产党执政只有坚持党的性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所谓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对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和要求的最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任 《法律科学》2007,25(5):145-154
建立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是完善我国合同法的迫切需要.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当事人是否可以像在两人合同中一样协议变更或解除第三人利益合同.在没有第三人同意的情况下,当事人行使变更权和解除权虽不应当完全否认,但是必须受到限制.具体标准取决于建立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宗旨和该合同的特征.作为一般法规范的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制度将与我国现行合同法律法规共存,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实践中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为人类认识未来和发展开辟的一个新的视角.科学发展观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它标志着当代中国将走出一条独特的、既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又不同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新道路及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