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北亚国家安全体系:从双边困境到多边合作的安全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作为经典国际安全理论的安全困境理论无法充分说明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区域国家安全状态。无论从体系引导型安全困境亦或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都难以找到东北亚各国安全战略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东北亚各国间的安全互动已经形成了一个超越安全困境并以美国为核心的地区国家安全体系。通过对东北亚国家安全体系结构和流动性安全要素的考察可以发现,各国安全战略的不同与其在国家安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和对流动性安全要素的控制能力密切相关。这有助于进一步探寻东北亚国家间安全关系从双边困境到多边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以服务于"先进化国家"为宗旨,强化韩美同盟关系、开启对日关系"新思维"、调整对朝政策、奉行有限度的"平衡"外交、积极开展对华经贸关系、对俄能源外交以及全球外交等.实用主义外交是基于国际和国内、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等多种因素考虑的结果.实用主义外交面临着美韩同盟利益与韩国民族利益的冲突、韩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对朝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李明博政绩认可度等挑战,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略论朝贡制度的虚幻:以古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朝贡关系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很多东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长期存在的“朝贡贸易与宗藩关系”,实际上并不具备“朝贡”和“宗藩”的实质。将到中国者统称为朝贡者,基本上是中国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官、文人的一厢情愿。中国朝廷通常没有也不打算利用这种表面上的、自我安慰式的“朝贡宗藩”关系来干预东南亚地区事务。实行“朝贡体制”数百年的明清两朝,其海外政策基本上是不作为的自我封闭政策,并没有获得对东南亚的实际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同盟视野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同盟视野是指缔结同盟的国家通过同盟所要追求的以安全、军事为主的关切范围,它主要通过同盟条约中的同盟覆盖区域的形式体现.关切主要是一种基于利益之上的主观判断,覆盖区域主要是基于利益之上对地理空间范围的主观判断,因此,同盟视野既具有客观的地理性,又具有主观的判断性.同盟视野不同于同盟目标和同盟针对对象.同盟视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理解同盟这一概念,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丰富同盟理论.同盟视野是同盟得以存在的实质性内涵和逻辑支撑之一.同盟视野重合程度高,则同盟持续的时间长,运行更有效;反之,则同盟持续的时间短,运行效率低.同盟视野的类型分为地区性与全球性、静态性与动态性,同盟类型的不同及其转化对同盟存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6.
进退失据:检视李明博的内外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李明博政府执政以来,韩国国内外政策起初设定的目标几乎全面落空.由于牛肉风波及接蹱而至的全球金融风暴,韩国经济大有陷入第二次金融危机之虞,不仅所谓的"747计划"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而且李明博政府目前根本无力在国内达成应对危机所必需的政治共识.对外政策方面,韩美同盟修复与扩展的议程众多却无实质性举措,美国对朝政策的急剧变化更使韩国手足无措;韩中双边关系虽有提升之名却无突破之实,南北关系在朝方的步步紧逼之下更是走到了全面断绝的边缘.深陷内外危机,却处处应对失策,李明博政府的执政能力正经受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日本民主党执政与美日同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权更迭是亚洲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一个最新迹象。民主党在竞选中获胜表明了寻求"更加平等"的日美关系获得了国内民众的认可,这是民主党制定对美政策的国内背景。在国际层面,中国的实力地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日美关系上必然要有所反映,民主党执政则在客观上为日美同盟变化提供了可能。民主党追求自主性的基本方式是构建东亚共同体和更多地参与联合国事务,这预示着:与自民党相比,民主党将更多地以亚洲身份和在多边框架下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而非对美国的一味盲从。民主党对"自主性"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同盟弱化,相反,在解决朝鲜核问题、防核扩散、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日美有可能继续加强协调以维持对两国都必不可少的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8.
朝核问题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自从朝核问题出现以来,东北亚的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朝核问题已然成为东北亚安全的焦点与核心。基于东北亚的区域特点和安全形势,朝核问题的地区解决方式应该是比较稳妥、长远、符合现实的,同时需要地区内主要大国的推动以及双边与多边机制的结合,重要的是在区域的核心点上将朝鲜纳入国际社会的发展轨道。然后,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去探索东北亚安全机制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朝鲜半岛安全问题及中国与有关各方的合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朝鲜核试验到最近的"天安"号事件,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问题的解决涉及多方甚至整个国际社会。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加强中、日、韩三国间的互信、共识与合作,加强与俄罗斯及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在坚决促朝弃核,推进半岛无核化的同时以经济外交为杠杆促朝融入国际社会,在寻求外交谈判解决半岛危机的同时,做好应对半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与超越:新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理关系谋划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的本来使命.以扩张、对抗和谋霸为核心的传统地缘政治存在逻辑缺陷,不能合理解释当代国际政治现实,也无法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为此,需要创新并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以新地缘政治观来重新审视和谋划国家安全.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与实践,表明新地缘政治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