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法律   3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考察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酶在大鼠肝内氯胺酮N-去甲基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YP450亚型酶的专属性诱导剂β-萘黄酮、苯巴比妥钠、利福平、异烟肼和地塞米松,腹腔给药对实验大鼠肝微粒体进行诱导;考察经诱导后的各组肝微粒体氯胺酮N-去甲基代谢速率。选择CYP450专属性抑制剂α-萘黄酮、磺胺甲恶唑和奥美拉唑、硫酸奎宁和酮康唑,对大鼠空白肝微粒体进行体外抑制;考察各组氯胺酮N-去甲基代谢速率。上述结果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苯巴比妥钠和地塞米松诱导,氯胺酮代谢速率有显著性变化(P<0.05~0.001),去甲氯胺酮的生成速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3~4.6倍和1.4~1.9倍,其余诱导剂对氯胺酮代谢无影响。经酮康唑作用,氯胺酮的代谢产生显著抑制(P<0.001),N-去甲基活性为对照组的47.20%~28.97%,其余抑制剂对氯胺酮代谢无影响。结论CYP450亚型酶中CYP2B和CYP3A参与了氯胺酮N-去甲基代谢,氯胺酮可能在体内与上述酶底物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及其代谢物苯丙胺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行为。方法GC/MS法测定家兔灌胃甲基苯丙胺后不同时间点血、尿中甲基苯丙胺和代谢物苯丙胺浓度,采用3P97程序进行房室模型拟合以及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甲基苯丙胺在家兔体内Cm ax为1.457 mg/L±0.094 mg/L,Tm ax为1.557h±0.078h,t1/2 ka、t1/2α和t1/2β分别为0.384h±0.052h、1.614h±0.036h和3.007h±0.430h,CL为1.769 L/h/kg±0.114 L/h/kg。甲基苯丙胺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C t=2.767 e-0.746 t+1.454 e-0.234 t+4.119 e-1.746 t。结论甲基苯丙胺在家兔体内吸收、消除和代谢都较快。建立的甲基苯丙胺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和参数可为甲基苯丙胺分析的合理取样、从血药浓度推断服毒时间以及甲基苯丙胺滥用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液、尿液中的2,4-D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血液、尿液中2,4-D丁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正己烷为样品萃取溶剂,色谱柱为Zorbax SB-Aq柱,流动相为V(甲醇)∶V(水)=60∶40。结果 2,4-D丁酯在血液和尿液中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10.00μg/mL(r≥0.999 8)和0.08~8.00μg/mL(r≥0.999 5),检测限分别为0.002 0μg/mL和0.001 8μg/mL,准确度为94.5%~104.5%,日内、日间精密度≤4.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液、尿液中2,4-D丁酯的提取和HPLC检测方法,可应用于2,4-D丁酯中毒的快速检验和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体全血中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的衍生化GC/MS分析方法。方法血液样品经去离子水稀释4倍,8000r/min高速离心20min后,加入Na H2PO4缓冲溶液(p H值为6.0)2m L,混匀。将上述混合液加入用甲醇、Na H2PO4缓冲溶液(p H值为6.0)活化的Bond Elut Centify?固相萃取柱后,依次采用1.0M乙酸溶液、去离子水、甲醇、二氯甲烷/异丙醇/氨水(78/20/2,V/V/V)混合洗脱液进行提取、分离、净化处理,40℃空气流下挥干,三氟乙酸酐衍生化,GC/MS检测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和4-苯基丁胺衍生物。采用标准品衍生化产物的标准质谱图定性分析,选择m/z 242(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m/z 91(4-苯基丁胺)作为定量离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血液中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的最低检出限为6ng/m L,在0.02~1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0.9993),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平均提取回收率约为6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全血中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检测。  相似文献   
5.
中毒鱼体材料中五氯酚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五氯酚的检验方法并对一起五氯酚钠投毒案进行检验。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案件所涉及的各种检验材料 ,尤其是鱼体材料中的五氯酚进行检验 ,同时分析新建技术的特点。结果 运用所建方法检出检材中的五氯酚。结论 所建方法可进行五氯酚钠投毒案件的检验 ,且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廖林川  颜有仪  杨林 《证据科学》2004,11(2):131-132
目的 建立腐败肝脏组织中氯氮平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柱(150mm&#215;4.6mmid,5(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内含0.025mol/L的磷酸二氢钠和0.01mol/L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PH5)。检测波长为:222nm,228nm和259nm。结果 用该方法从腐败肝脏组织中检出氯氮平。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适用于腐败生物检材中氯氮平的检识,能为法医鉴定工作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液样品中乙醇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在不同存放条件下含乙醇的血液样品中乙醇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异丙醇为内标,对存放条件不同的血液样品中乙醇进行检测。结果冷冻(-10℃)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无显著变化;冷藏(4℃)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变化不显著;室温(28℃~33℃)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显著改变。结论含有乙醇的血液样品,在冷冻、冷藏条件下可较稳定的存放30天;在室温条件下存放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浓度发生显著变化,不可在此条件下存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以及饮酒种类对乙醇代谢的影响,为司法鉴定实践中涉及乙醇代谢结果解释或对血乙醇含量回推的案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筛选出81名志愿者,通过多重SNa Pshot分型方法获得ADH1B、ADH1C和ALDH2的基因型。饮酒剂量为1.0 g/kg,在饮酒前以及饮酒后30 min、45 min、1 h、1.5 h、2 h、3 h、4 h、5 h、6 h、7 h和8 h静脉采血1 m L,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中乙醇和乙醛的浓度,计算血乙醇达峰时间(T_(max))、乙醇峰值质量浓度(C_(max))、乙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_(乙醇))、AUC_(乙醛)和乙醇消除斜率(β)。为排除ADH1C基因多态性的干扰,选择携带ADH1C*1/*1基因型的个体,根据ADH1B和ALDH2的基因型分组,对各组上述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运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3种饮酒种类(白酒、红酒和啤酒)组间的各参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不同ADH1B和ALDH2基因型组间T_(max)和C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基因型组间AUC_(乙醇)、β和AUC_(乙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饮相同剂量不同种类酒时,各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醇代谢受相关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大,基本不受饮酒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检测血液和尿液中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考察方法的适用性.方法 以乙酰苯胺为内标,血液和尿液用乙腈直接沉淀蛋白,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250min×4.6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选用水(含0.12%三乙胺和0.12%乙酸)和乙腈的混合溶剂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 4种头孢菌素分离完全,工作曲线相关性均良好(r>0.9990),检出限为0.01μg/mL,回收率均不低于81.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对血液和尿液中以上4种头孢菌素的检测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实际检案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红  廖林川  廖志钢  李斌  宋雨  金菊 《证据科学》2007,15(1):221-226
目的检测大鼠死后不同器官能量物质的改变情况,探讨死后能量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死亡发生24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腓肠肌、心肌、肝脏组织中ATP、ADP和AMP的含量。结果发现腓肠肌中ATP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到死后8h基本检测不到或微量检测出;心肌、肝脏中组织中ATP含量受死亡方式影响大。ADP在整个检测时间点均能检测到,AMP的含量变化无规律。结论通过高效液相对磷酸腺苷的检测,显示24h内大鼠腓肠肌、心肌和肝脏组织中的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联系,可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种新的、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