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法律 | 94篇 |
中国政治 | 9篇 |
综合类 | 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保英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5):17-30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通过包括公法在内的法治体系得以促进的,而公法在促进社会平衡和社会充分发展中所体现的新的时代精神就是给付精神.公法给付精神应当是以有序为前提的精神、公权主体行为方式社会化的精神、公权硬度收缩的精神、以公权主体义务为核心的精神、其他社会主体获得实惠的精神.为此,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 相似文献
2.
行政主体的义务范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主体的义务范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政法学理论问题,在现代法治政府之下政府行政系统的责任越来越突出,“责任政府”概念也成了政治学、行政法以及行政法学解释相关问题的基本概念。在责任政府这一现代理论的指导下,行政主体对公民、社会、国家承担义务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行政法治以及行政法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之相对应,行政主体义务的基本范畴就成了近年来各国行政法学关注的热点问题。行政主体应具有推行宪法和法律,接受立法和司法监督,改善社会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使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接轨等宪法义务;具有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利益和保护,为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和承担赔偿责任等行政法义务。 相似文献
3.
4.
5.
社会管理法治化是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关键,社会管理的法治应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体化的法治可以使社会管理法治更加实用、更加具体、更加成熟和更加超前。在我国,要实现社会管理法治一体化必须统一法律典则、统一制度设计、统一责任和统一司法化。 相似文献
6.
公民用法与公民守法、知法等概念有着质的区别,它能够使法回归于社会,改变政府的法治角色,提升公众的法治认同度,使法由支流变为主流。公民用法意味着一国法治进入了相对较高层面,是对传统法治理念的升华或拓展;也意味着公民与法进入了一种新的关系形式。然而,在我国法治系统中公民用法还是一个盲区,具体表现为:强调了执法机关的用法行为,疏忽了公民的用法行为;强调了公民的守法意识,疏漏了公民的用法意识;强调了法治的社会化,疏漏了法治的个体化;强调了国家治理的进路,疏漏了公民自治的进路等。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塑造公民后现代法律意识,确认公民对法的选择权,提高公民对立法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承认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身份,政府应当转化法治主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经济与部门行政法及其独立关保英关保英男,1961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现为中南政法学院副教授、公安与行政法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比较行政法学等。近年来在《法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代表作有... 相似文献
8.
论依法行政主体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行政的主体障碍是指承担依法行政职能的组织实体和其构成分子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上的诸种变态,该变态既违反了现代行政法的总原则,又违反了国家为行政权行使所设计的法律规则,阻滞了依法行政循着自己的轨迹顺利发展。笔者试就此问题及其对策提出见解,以求教于同仁。一、依法行政主体障碍的意识表现依法行政主体障碍的意识表现,是行政主体在意识上对依法行政的障碍因素。依法行政主体包括机构实体和机构实体的构成人员两个方面,那么,依法行政主体障碍在意识上的表现亦是由此二方面派生并表现出来的。机构实体的意识是高度抽象化了…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治的改革和完善最终要归结到行政行为作出机制上。我国的行政行为大多数情况下都由行政主体单方面进行,行政相对人仅仅与行为结果发生联系,与行为过程关联不紧密,没有较多的机会介入到行政行为的过程之中。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就是要使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的启动、行政行为的过程和行政行为的论证等。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与传统行政行为的社会参与在内容、方式、结果等环节上均存在较大区别。在行政法治实践中,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的路径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通过阐明理由、行使举证权、声明异议和行使拒绝权介入等。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制度的确立需要相关的保障机制,行政相对人权利必须体系化。需建立行政行为的论证制度、行政行为的双向举证制度和行政行为决定的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产业法是指有关第三产业的政策方针、经营原则、服务体系、主顾权益、行业管理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可以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专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服务行业的法律和单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管理条例》等。第二种含义指与服务行业有关的各种法律问题和有关法条的总称,如服务行业中的税收、安全、卫生、特许联营等。本文在综合上列两含义的基础上,对我国第三产业中占有比重很大的服务行业的法律体系予以设想。 法律体系的确立必须以该部门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为依据,作为第三产业法,其所调整的无疑是有关服务行业范畴的社会关系。在这一社会关系中,包括下列主要关系主体:一是服务行业,即承担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