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新的变化:在理论层面,刻意宣传"意识形态终结论",为资本主义合法性辩护;在实践中,借助全球化浪潮和第三次技术革命,鼓吹消费主义理念和方式。面对这种新的变化,一方面,我们要在思想上提高警惕,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在方法上,要努力改进、完善传统僵化、落后的说教式宣传模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民社会的日益发展,"以法治国"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现代法制的先驱毕竞源于西方社会,因此,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了西方的经验,才能从中揭示出对我国法制建设有益的文化启迪.本文以"市民社会"为视角论述了西方现代法制的形成轨迹:城市管理为现代民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城市契约开创了民主宪章的先声;市民阶级的形成滋生了现代法制的主体;市民阶级的争权运动确立了现代法律的权威;市民阶级的交往和本性加速了法律形式化的形成.可以肯定,本文将以自身独特的视角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文木 《学理论》2009,(25):19-20
霍布斯思想虽然倍受争议,但是就现代性政治而言,其贡献无疑是巨大的:首先,它确立了现代政治合法性的论证方式,即,从人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古典美德政治或应然标准来讨论政治;其次,确立了现代政治中个人主义的普遍性原则,认为每个人在自然状态下,不仅身心一律平等,而且都有自由行事的权利;最后,它还确立现代政治中个人与国家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胡文木 《前沿》2010,(22):4-7
文章以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为依据,认为民族主义是西欧反对封建王朝和宗教共同体的产物,"同质性"社会结构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同时,民族主义是"想象的共同体",具有主观建构属性.文章还认为,安德森多元主义民族观为当代民族主义实践提供了可选择方案,同时,也是民族主义理论不断修补、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胡文木 《求实》2017,(7):54-67
我国社会福利政策虽然存在不同的模式之争,但总体上遵循从"补缺型福利政策"转向"制度型福利政策"的发展逻辑。然而,不管是"补缺型"社会政策还是"制度型"社会政策,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权利"不断拓展的"权益"要求和不断增加的财政负荷。因此,必须推动以"再分配"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政策向以社会投资或生产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实现村民自治制度,“乡政村治”的制度格局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治理成本,改变了村民主体虚置的状况,在实践层面的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控制效果。但是,问题并没有结束,村民自治所确立的“国家弱主导型”模式,既无法回应市场经济对农村社会,特别是对农村集体经济所造成的冲击,也无法适应服务型政府需求的现代潮流。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表明,乡村治理所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正逐渐被破解,一个代表“强国家一强社会”模式的乡村政治格局正在发育成型,因为“强国家一强社会”关系格局要求,一方面,国家以服务型政府的角色服务乡村——提供均等化服务,另一方面,乡村社会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法哲学对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从历史角度,对法哲学进行梳理,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的内涵进行解剖,以澄明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内涵进行解剖,明晰了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了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法学也不例外,以马克思的人性论为基础探讨人性需要对法治的作用,可以看出:主体权利意识离不开人性的需要;人性需要与法治理念是相统一的;人性的需要是公民权利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入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是世界宪政发展史的第一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理性阶段,更重要的是,它将引领我们大步进入小康社会,推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首先,"以人为本"政治理念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先导;其次,以民主、法治为重点的政治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最后,文明的政治秩序,不仅有利于整合政治分歧,保障不同利益得到公正、合理的分配,同时,它也是人类个体实现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