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146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土疾痛的身体体验,既是中国人世代知识经验的传递,又是文化认同的关键。脉诊是认知能力与治疗能力相对应的具身性理解方式。中医具身性体验,可以拓展和丰富民族志研究的传统方法。多重世界的系统独立性,可作为理解中医不同流派的工具。在科学主义的间隔下,病痛体验是人们理解替代医学体系的现实基础。中西医百余年来的间隔,需要用人类学来打破。具身性与多重世界的视角,可以帮助形成一种对中医“内外交织”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系统总结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轨迹;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第五次飞跃的"中国模式"发展指南,科学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指导思想,充实推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观方面,纵向上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应用,横向上有人类终极关怀的倡导和贡献。"两山"理论再次实现了天人关系的一体化,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升级到"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新认识水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准把握"改革"与"开放",完整描绘"复兴"与"梦想",持续深入探索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等"三个规律";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高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注当前中国发展历史向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代替"多极化政治格局"确定未来全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4.
杨雅莉 《学理论》2015,(4):84-85
卢卡奇晚年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与西方哲学的思考,开展了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他以自然存在为前提、以劳动实践为导向,结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沿着从自在自然到自为自然的发展脉络,创新了马克思哲学形态,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思想,即社会存在本体论。这一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唯物史观,重申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而兴起、转型、式微。实践本体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中,其目的是呼唤和论证市场经济,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其前期形态是主体性实践本体论,它以主体性为根本原则,高扬人的个性独立和自由、弱化了传统物质本体论;其后期形态是生存论实践本体论,它流行于新旧世纪更替的十余年中,基本追求是凸显人的生命意义、价值意义,以缓解市场经济初期带来的意义迷茫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新内涵的确立,实践本体论研究式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重新回归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以聚焦中国道路,提炼时代精神,凸显马克思哲学内含的历史维度、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德广 《理论建设》2012,(4):48-52,71
广义创造观是将自然创造和人类创造有机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创造观,但是普通创造学所提到的创造观,是偏重于创造技法和创造产品,而轻视创造境界提升的狭义创造观。此文从中国早期“广义创造观”形成之文化来源和哲学本体论支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进而从语言诠释学的角度对支撑广义创造观的哲学本体论进行了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清涛 《探索》2012,(5):169-173
马克思在本体论意义上实现了哲学革命,"主体"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主体本体论的构筑经历了"原子主体本体论"———"类主体本体论"——"实践主体本体论"——"关系主体本体论"四个阶段。主体本体论确立了本体由主体所建构的原则,也最终确立了主体在本体论中的地位。主体本体论使本体总在不断生成中,使世界成为活的世界。主体本体论面向生活世界,使马克思学说对人的现存的生存状态的扬弃和对人的解放的追求成为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观念的形成路径和内在逻辑的探讨,阐明马克思实践思维的内在逻辑和哲学气质。认为实践本体化的思维取向,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深层逻辑,而是纯粹思辨哲学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只是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为一种新的抽象。对待马克思实践观念必须持一种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王长海 《学理论》2012,(1):48-49
虚拟实在的本体论问题是当代本体论研究面临的一个最具前沿性和极具挑战性的新问题。沿着"存在—实在—实在感—实在论"的链条,对实在的本体论特征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科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哲学,以实践为逻辑出发点,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的思维方式,从而也相应地改变了本体论问题的提法和解决本体论问题的方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从而转变了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充分说明了人类世界的实践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