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4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863篇
中国共产党   164篇
中国政治   475篇
政治理论   70篇
综合类   13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刊一律采用当页脚注的注释形式,全文使用"每页重新编号"以及方括号"[]"格式。论文引用的文献、观点、数据或重要事实,要注明来源。对文章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名字、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文所在页码等完整注明。中文注释:1.专著、译注。标注次序为:著者/编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页码。例1:李彬:《军备控制理论与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页。例2:[美]托马斯·谢林:《军备及其影响》,毛瑞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1-79页。  相似文献   
2.
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创造需要同时掌握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螺旋”(SECI)模型阐述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提示相近的基因距离能有效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从而促进跨国知识流动。基于45个国家在1987—2006年期间的专利互引情况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地理距离、语言和宗教等因素后,基因距离这一生物学特征仍然显著阻碍着跨国知识流动;基因距离的阻碍作用在地理距离较小、共同语言和共同宗教的国家间更强;跨国知识流动能解释基因距离对收入差异影响的50%。因此,国家之间的深层次差异仍然阻碍着隐性知识的传播。我国需要加强国际间人才流动、支持出国留学、扩大学术交流、利用开放网络改革教育方式等措施,促进隐性知识传播,减少跨国知识流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4.
“智能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的时代化表述,是人类进入智能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形态,也是一个社会是否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现代化目前已进入到进一步将我国的工业生产力提升为智能生产力的新阶段,它对于我们实现在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由大到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基石,但要完成这一提升无疑具有新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目前我们所实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如果将其推进为智能化与工业化的“新两化融合”,则能更加积极地推进我们建成基于智能生产力的现代化强国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鞍钢西部区域,有一片银光闪闪的塔区和错落有致的槽罐区,四处被高墙和智能设备围绕监控着。这里便是国家一级重大危险源、辽宁省甲级安全防火单位——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苯加氢作业区。近年来,苯加氢作业区党支部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助力生产经营屡创新高,先后荣获"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金姬 《新民周刊》2022,(1):58-59
把探索人工智能视为星辰大海一般征途的百度,正在智能交通领域引发一场深度变革。如果从不久的将来回望2021年,12月27日这一天值得大书特书,在当天下午召开的百度Create2021(AI开发者大会)主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发布百度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大模型、生物计算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进展与应用,并邀请全球开发者和创造者参与。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如何让未来具有高度自主性的智能机器作出伦理推理和道德决策,成为机器伦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智能道德机器创造中必须深入探讨智能机器成为道德能动者的前提与可能。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程序员等非伦理学家面临着诸如道德哲学知识缺失可能导致智能道德机器伦理假设偏误,伦理理论多元加大了伦理共识达成的难度,"电车难题"造成伦理决策困境,人工智能的法律应用存在机器偏见,伦理方法论的多元性造成正当性辩护与道德行为选择困难等更为突出的伦理困境。破解这些伦理困境,对创造智能化、人性化的道德机器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破解这些伦理困境,需要实现道德哲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需要重新审度伦理自身的合理性,在多元价值中达成伦理共识,最终构建面向智能机器本身的可执行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20,(7):F0003-F0003
一、应引用已发表文献。引用未发表文献需征得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未发表或未出版。我国台湾地区的著作,凡未正式出版而自版的,注明“自版发行”。二、引用注释为页下脚注,引注符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带六角括号,例如,“〔1〕”。对全句的引用,引注符号置于句号、问号等标点之后;对句子部分内容的引用,引注符号置于该部分之后;对句中字词的直接引用,引注符号应当紧接引号,置于其他标点之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数据及算法技术的信息智能推送推动了信息传播业的深刻变革。其初衷是优化受众阅读体验、简化其信息检索与甄别流程,然而却有可能导致"信息茧房",以及用户信息接收与观念表达极端化。传统新闻业构建社会共识的努力逐渐式微,网络用户政治极化趋势愈发明显。形态各异的全球民粹主义浪潮对世界和平发展造成威胁。被政治集团利用从而影响乃至控制公众观念的智能推送,打破了信息传递与接收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民粹主义进程。从智能推送到信息茧房,再到群体极化与社会运动,算法对新媒介环境中的民粹主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尝试从传播学角度阐释这一现象,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