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土地配置过程中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土地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合理地解决中央、地方以及土地使用者三方之间的矛盾冲突,科学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粮食禁运问题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粮食禁运失败的原因,总结出由于粮食出口国难以达成共识,禁运过程难以监督,犯规行为难以防范,禁运发起国自身缺乏自律等原因,历史上的粮食禁运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由此得出结论我国将来面临大规模粮食出口禁运的可能性较小,粮食禁运风险不应成为制约我国粮食贸易政策调整和制定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进化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阐述了进化博弈论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并建立了一个概括性的模型来说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性,从两个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金融体制所产生的影响,描述了不同金融制度下对金融体制的选择,本文的最后得出二个结论即金融体制的发展存在历史依存性和所有的金融体制都存在一个最优的帕累托效率。给我们当前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国际银行业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 ,而且国际大银行通过并购向超大规模、巨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针对这一现象 ,理论界出现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本文认为 ,不论是从并购理论的解释来看 ,还是从银行并购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其前景都不容乐观。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趋势 ,很可能酝酿着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流通产业市场结构形成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呈现市场集中度低与规模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处于过度、无序的低水平竞争状态。这受我国特定经济体制下粮食流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活、粮食流通企业功能定位不准、国资监管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在完全信息条件和完全信息动态条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解释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就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的利益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视角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思路与模式——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博弈论视角,以武陵山片区为例,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从“囚徒困境”到实现协作共赢的区域合作发展过程。研究表明,政策支持或宏观规划是达成区域之间合作发展的契约,能够促使缺乏长期理性的地方政府选择合作策略;区域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区域发展中不同领域和产业之间的合作发展应当遵行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特征,以帕累托改进方式实施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研究——博弈论的解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大趋势下的产物。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是由旅游者需求与企业利益追逐的原动力、科技进步的助动力和产业环境优化的支撑力三个子系统促动形成,并演化发展。本文从旅游者的现实需求、传统旅行社、信息技术的相互影响关系及政府政策扶持方面进行博弈分析,以验证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提出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提供旅游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寻找旅游产业融合方向。 相似文献
9.
主观博弈论视角下的两岸政治互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主观博弈论的视角指出两岸的政治互信就是我们在互为"他者"的情境下,互相理解,然后形成共同理解。通过对政治互信演进轨迹的历史分析,梳理出政治互信的逻辑起点、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机制。最后对增进政治互信提出一种现实建构,即一种公共秩序和集体行动逻辑的达成,以及制度创新和文化实践的促动。 相似文献
10.
高校考证热的生成逻辑——博弈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考证热”持续十年依然热度不减,从博弈论视角分析这个现象我们发现:学生们之间的竞争、培训市场的虚假广告宣传、人才市场的错误信息反馈以及监管机构尴尬的双重身份是生成高校考证热的现实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