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2.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投资主体缺位,投资管理体制不顺,资本筹划方式单一,投资结构不合理。存在这些问题有着深层的原因。解决办法,一是调整和转变投资政策,二是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三是努力改善制度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入手,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伟华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2)
农民身份转换还是农地身份转换近来,许多地方以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迁村并庄、土地整治、两换(宅基地换楼房、承包地换社保)、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农民变市 相似文献
5.
创造世界奇迹的荷兰现代农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荷兰农业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荷兰农业奇迹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合作组织等等诸多方面,也得力于政府的政策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云南省的基础产业,应当同其他产业一样,不断推动它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目前云南农业的产业化还面临诸如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滞后、投入不足等问题,为加快云南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这是中国发展观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所说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以人为本谋发展的新理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二,要以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区域开发的社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社会基础设施是广义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设施都比较差 ,但是 ,从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来看 ,最大的发展约束还在于社会基础设施 ,因为它直接决定本地区国民的素质和集中经济资源的能力。正因为如此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先战略是发展社会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
三元结构条件下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农业生产支出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二元结构条件下基于农业辅助型战略,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严重。信息经济的出现,中国社会逐步确立了三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形态。因此,研究三元结构条件下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规律,对于实现农民增收,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要抓住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带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