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年,灾难事故多发,民众的安全感屡被挑战。SARS的爆发,禽流感的流行,矿难频频,不期而遇的洪水猛兽,有毒奶粉的致人死亡。9·11的灾难,刚发生的伦敦地铁爆炸案。大众目光一次次汇聚这些焦点。 相似文献
2.
民间与官方治安评价不一《小康》平安指数调查“社会治安”项,民间感受与官方数据有较大差别。“您对当前社会治安满意吗?”听到这个问题,北京大兴区的周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满意,去年底小区9户人家被盗,我家损失了8000多元。从报案到现在也没什么说法。”2006年8月8日上午, 相似文献
3.
微笑,是他们的语言。
平安,是他们的宗旨。
12万保安员、7300名安检志愿者和近百万其他社会力量——他们,构成重要的奥运安保力量和社会服务力量。 相似文献
4.
5.
安全生产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快车道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生产财产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些年随着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增大,我国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依然呈高位持续快速增长势头。曾几何时,大量社会民间资本涌入这一领域,而各种矿山重特大伤亡事故也此起彼伏,怵目惊心。 相似文献
6.
蒋熙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改革发展成果的有力巩固。新的稳定观应当是韧性优于刚性、动态优于静态。形成动态、开放、积极、韧性的稳定观,必须推动堵截式维稳向疏浚式维稳、运动式维稳向法治式维稳、被动式维稳向主动式创稳、刚性维稳向刚柔并济维稳四个维度的转型。推动维稳模式转型升级,要统筹全局思维、超前思维、底线思维,坚持问题意识,把握民意导向,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治安状况评估的理论研究及其实战应用普遍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开展社会治安状况常态评估是准确把握社会治安现状的基本前提,是科学制定治安对策的重要依据,是深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精准指南,是客观评价公安工作成效和检验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有力标准。2012年以来,杭州市公安局坚持以社会治安状况常态评估工作为抓手,明确社会治安状况常态评估的主体、内容和原则,通过确定评估指标、建立完善评估机制、解决评估难点,探索创新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了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局势的判断力、驾驭力。 相似文献
8.
葛晓莉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1):47-49
一直以来,普通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尚有偏差,致使群众诉求难以妥善解决。近期,党和国家日趋重视平安中国建设,平安建设赋予社会公平正义新的时代内涵,要求公平正义应当以社会整体正义为重点,强调社会秩序稳定对个体正义的正面意义。对此,以开展平安中国建设为契机,寻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之路径,以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高效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期待。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