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28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94篇
综合类   10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机制,是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解决滋生腐败源头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必须进一步夯实教育机制,提高防止利益冲突的自觉性;构建立法机制,提高防止利益冲突的法制化水平;健全监督机制,提高防止利益冲突的组织保障能力;强化惩戒机制,提高利益冲突的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利益冲突"概念的被提出,理论界对防止利益冲突在反腐败中的作用的研究力度也日趋加大。国内外理论界越来越多地把公职人员利益冲突作为腐败最重要的根源之一,认为有效的管理和防止利益冲突是治理腐败的根源性策略。因此,对公职人员利益冲突问题的横向的对比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或许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4,(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偶发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从而折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而政府公信力的考量维度不一。根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政府公信力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政府廉洁公信力、政府诚信公信力和政治控制公信力,并分析它们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据此提出完善公共政策过程、全面惩治腐败、完善行政问责制和健全管理机制四条政策建议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张剑 《先锋队》2014,(2):16-17
防止利益冲突,思想教育是基础,制度建设是根本,规范用权是关键,监督问责是保证。开展国家工作人员防止利益冲突工作,既是防止公权私用、权力滥用的治本之策,也是加强干部教育、干部保护的内在之需,还是推进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的重要之举。2013年5月,壶关县被长治市纪委确定为国家工作人员防止利益冲突工作试点县。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壶关县纪委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通过设置前期思想教育、中期制度限权、后期规范用权、常态监督问责"四  相似文献   
5.
刘红柳 《求索》2014,(6):56-59
构建平等、和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建立法律权成、培育法治信仰的题中之义。我国目前法律职业共同体,尤其是法官、检察官、律师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错位和冲突,需加快司法改革步心,通过建立统一的准入制度,完善的法律职业教育制度与职业转换机制来实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6.
利益冲突问题是影响高校学术同行评议公信力的重要因素.高校学术同行评议按不同标准划分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态,而根据利益冲突来源划分的6种类型对利益冲突的治理最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高校学术同行评议利益冲突的产生根源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四个层面.因此,防范与规避高校学术同行评议利益冲突,不仅要建设自主性、生态化高校学术共同体,提升评议专家的学术诚信品质和职业伦理水平,还要培育非功利性、学术为本的高校文化,并构建与完善高校学术同行评议制度.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带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项目的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呈现出多元主体间的利益诉求日益分化和复杂化,引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内关键个人、群体或组织基于各自不同利益偏好的利益矛盾和争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成为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重点场域。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研究重点从政府这一单一主体扩展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地方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等多元利益相关者,通过分析它们相互间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探析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针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和冲突表现,需要从厘清利益相关者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中的角色定位、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防范的制度约束、整合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相关者冲突发生的内外监管机制和搭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合作的"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等四个方面推进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共赢的路径诉求,以期避免各利益主体间的"零和博弈"和"冲突内耗",有序推进我国腐败治理范围内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企腐败呈现易发多发态势,犯罪数额巨大、窝案串案现象突出、作案手段隐蔽,尤其是企业"一把手"更是成为腐败的高危岗位。国企腐败的原因复杂,除与个人政治觉悟和素质相关外,还与国企的垄断地位,"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密不可分。内控机制契合国企管理的特点,在实践中,要抓住内控机制建设的重点,改变国有企业固有的粗放经营作风,按照COSO原则,对"一把手"分权限权,加强利益冲突隔离,及时清理岗位权限,塑造全员参与控制的理念,建立全员廉政风险控制责任制。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稳定,影响到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影响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任何"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者都受盲从效应与宣泄心理的影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发展。"非直接利益冲突"中的盲从效应主要是受"随大流"思想影响,特别是"非直接利益冲突"发展后期,这种心理起了很重要作用。"非直接利益冲突"中的宣泄心理具体表现为融入群体的"从众心理"、借题发挥的"发泄心理"、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群体认同的"英雄心理"、不信政府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的冲突升级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发酵爆发期、民众聚集期、对峙僵持期、暴力对抗期。其中,怨恨积累、信息传播、共情唤起机制在发酵爆发阶段可以促进对立边界的激活;资源动员、群体压力、群体自我膨胀机制对于民众聚集作用显著;言行刺激、团体激进、循环反应机制在对峙僵持期明显地导致了群体情绪的失控;责任淡化、紧急规范机制又在最后促进暴力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