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3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荀子对人性的考察主要着眼于和情欲相关的自然人性,而朱熹则在理气相分的框架下,给予气质之性以足够的重视。两人都充分意识到与肉身相关的自然情性的普遍性和合理性,并由此带来他们在人性及其修养问题上的诸多共同之处。这一认识不仅是对儒家文化的拓展,在实践上也更有利于人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竞阳  郭洪楠 《学理论》2012,(33):23-24
荀子认为人类以"群"作为基本的社会存在方式,它是以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存在的,在人性恶的基础上,论证了"分"是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与方法,合理的社会分工能够消除社会的战纷争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达到"明分使群"。荀子的"群分说"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冉冉  张涛 《理论学刊》2012,(6):109-113
关于《荀子》的成书和真伪问题,目前学界一直存有争论,而该书从《宥坐》到《尧问》这最后的5篇更是争论的焦点所在.在这5篇中,《尧问》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该篇的思想内容及其末章与《荀子》成书及真伪问题关系密切.通过重新审视这些文字和梳理有关问题,可以发现《荀子》材料可靠、渊源有自,它们应是荀子引述过的材料,后被其弟子整理成篇并编入《荀子》书中.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永恒价值之一,处于东西方法治思想源头处的荀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审视。从时代特征、人性假设、法治价值、治国方略四个层面比较荀子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全面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启示,以期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的"利维坦"与荀子的"圣人"政治都是基于他们共同的认识——性恶论而提出的,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从前提上看,"利维坦"针对的是人的恶本性是不可改变的状况,而"圣人"政治的前提是人的恶本性可以后天改变;从内容上看,"利维坦"强调的是权责相应的政治标准,"圣人"政治强调的是教人向善的道德标准;从目的上看,"利维坦"的目的是和平、安全和共同防卫;"圣人"政治则是为了"合于道,归于治";从本质上看,"利维坦"的核心是"理法","圣人"政治则强调"礼教"。"理法"要求平等,而"礼教"讲究定分。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是先秦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阐释的空间.尽管学界关于荀子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然而专门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梳理和探讨荀子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却是一个新领域.从社会制度思想与管理方法、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和理想社会形态这几个主要方面,来对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可以为这一探索性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并找到恰当的阐释方向.  相似文献   
8.
清泉 《江淮》2012,(10):49
"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上班打打电话、玩玩电脑,下班会会朋友、喝喝小酒……时下有这样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混日子",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庸碌无为。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警惕。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荀子说:"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安于现状"的危害不容小觑。安于现状的党员干部,往往责任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儒家文化,在历史社会发展更迭中尤被世人所看重。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人生核心价值学说,核心价值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荀子》用典颇繁,但直接涉及《周易》者却相对鲜见,后世多因此而忽视荀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然而细究荀子对《周易》的看法、荀子引《易》与用典,以及《荀子》与《周易》文本间的思想关联,可知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并不简单。荀子不仅对《周易》的文句、义理十分精熟,而且时刻融贯《周易》之理以指导修身、立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得益于对《周易》"时"、"中"等核心概念的把握,使得其书成为"圣道"与"易道"兼备的著作,其人亦成为先秦时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