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社会政策保持了基本的连续性。尤其是叶利钦之后的俄罗斯,政府对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的改善非常明显。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反危机政策更是赋予了社会政策以特别的使命,不仅缓解了危机的烈度,也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俄罗斯社会政策解决了国家长期发展需要面对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国家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问题,另一个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反危机政策是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静态的应急和动态的发展相平衡的综合性政策工具组合。根据俄罗斯经济面对的外部冲击和内在约束条件,俄罗斯政府在保护发展潜力、培育要素基础和构建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三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创新,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在汽车工业领域采取了长期和短期政策相结合的支持政策,其中带有显著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倾向。作为一种鼓励创新的贸易政策,却在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中发挥作用,这是俄罗斯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政府偏好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理解政策发挥作用的充要条件,正确认识保护和竞争的关系,才能够正确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俄罗斯的政策实践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俄罗斯的崛起开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三百多年起伏跌宕的历史过程中,俄几次崛起,几次中落。贯穿在俄历史中的主题只有一个——赶超。俄每一次的中落和崛起都是二次制度变迁的过程,而制度的转型只是追寻强国梦想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本文借鉴了青木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俄罗斯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社会交换域中传统影响和民众对民主的渴望导致了专权风格的叶利钦宪法,进而为普京时期的威权政治模式打下了基础。普京执政后,推行的这一整套相对集权的政策并不是普京的创造和发明。这种选择其实在1993年已经作出,千年以后的发展只是战术层面的一个调整,是对叶利钦时期政治遗产的整体性继承和局部性调整。原因在于,普京的作为都是在1993年宪法的框架内进行的。从法理角度看,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和他的连任,是完全符合宪法准则并按照这些准则实施的,宪法制度为俄罗斯总统权力的集中提供了法律保证。俄罗斯知识界和自由民主派对普京的一系列作法颇有微词,但普京在俄罗斯社会的支持度居高不下,这种状况可以用亨廷顿的一句话来诠释: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1]普京做了人民希望的事情,而不是普京自己想作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包括两个内容:调整的历史和内在的逻辑。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继承性是分析问题的历史起点,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要遵循的理论逻辑。作为经济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保障,相对于技术工艺层面的创新,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更加重要,这不仅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同时提出了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市场强化型政府的要求,由此更推动了国家的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之前就开始了国防工业的军转民过程,十多年过去了,整个世界的地缘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苏联的领土范围内也出现了从政治到经济的剧烈变革,作为前苏联国民经济中技术经济潜力最大承载体的国防工业综合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诸如私有化、军转民等。但由于行业的变化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转轨年代,整个行业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国防工业转型的新特点。分析转轨以来俄罗斯国防工业的发展状况,探讨其国防工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发展的经济理性所在,对我们认识俄罗斯国防工业的转型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现代俄罗斯的崛起开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三百多年起伏跌宕的历史过程中,俄几次崛起,几次中落。贯穿在俄历史中的主题只有一个——赶超。俄每一次的中落和崛起都是一次制度变迁的过程,而制度的转型只是追寻强国梦想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本文借鉴了青木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俄罗斯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