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苏共扮演着一个全能党全能政府的角色,垄断一切权力,脱离人民群众,将所有资源裹挟其中,同时在自我绝对化和神圣化的逻辑进程下将自己也陷于其中不能自拔。苏共就是契科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既是制套者,也是套中人,苏共不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最终深受自我编织的政治、经济僵化的体制套子所累而丧失执政地位。这场悲剧不能不引起全能党(政府)的警觉和反思。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以后,应时刻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时刻代表人民的利益;在政治上应该与时俱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经济上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家的权威作用日渐式微,部分权力让渡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进步程度的评判准则,更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在俄罗斯,在由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转向全面西化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在历史上弥漫着如此浓厚的独特的半亚细亚的文化氛围的国度里,国家的权威作用又是如何定位呢?本文试图从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两个角度,来探索国家权威在俄罗斯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党推翻旧制度的理论指南,也是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因为其共产主义愿景和它所提供的世界观、方法论,足以在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过程中承担执政党的合法性论证功能、政治凝聚功能、政治动员功能以及政治录用功能等.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执政党尤其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执政党的苏共,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依赖是任何其他政党所不能企及的,它在执政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也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历次沙皇专制体制内自上而下改革的失败和完全缺乏西方式的市民社会的现实,规约了俄罗斯知识分子将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承担起推进和完成现代化的使命。由此,他们开始组织化,从知识精英走向政党精英。而后,布尔什维克又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但布尔什维克并没有摆脱俄罗斯知识分子那种由历史文化传统模塑的充满悖论的文化特质的影响,对自身文化缺陷和现代政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又一次使俄罗斯现代转型和自身角色转换陷入泥淖。  相似文献   
5.
灵魂栖息何处——中国式社会焦虑之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几乎成为当下国人生活常态的焦虑,不能简单将它归之于转型期的通病,也很难以发展过快,诸如中国3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走过的路程等为由来解释。且不说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在战后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现代化(我们还远未完成),然而却没有发生像中国当下无论表现程度还是波及范围都空前的全民性的集体焦虑。引发焦虑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历次沙皇专制体制内自上而下改革的失败和完全缺乏西方式的市民社会的现实,规约了俄罗斯知识分子将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承担起推进和完成现代化的使命。由此,他们开始组织化,从知识精英走向政党精英。而后,布尔什维克又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但布尔什维克并没有摆脱俄罗斯知识分子那种由历史文化传统模塑的充满悖论的文化特质的影响,对自身文化缺陷和现代政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又一次使俄罗斯现代转型和自身角色转换陷入泥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列宁的党建思想特别是其后期提出的文化革命理论是专门就俄共(布)党"文化力量"的缺失而提出的。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在苏共历史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苏共丧权、苏联社会主义失败无不与其长期忽视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能力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8.
国家权威在俄罗斯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家的权威作用日渐式微,部分权力让渡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进步程度的评判准则,更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在俄罗斯,在由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转向全面西化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在历史上弥漫着如此浓厚的独特  相似文献   
9.
文化张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稼民 《理论探索》2004,1(5):22-24
“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之间的张力” ,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实际上 ,文化张力问题 ,是一个与全球化紧密相连并伴随全球化始终的问题。如何使这种张力远离非常态 ,尽可能避免冲突的血腥和紧张的对立 ,这除了政治经济等手段 ,更需要一种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既烙上民族的、地方的和个人的印记 ,又超越这些特殊性 ;既在塑造性格、心灵和想象力的过程中张扬个性 ,并在赋予生命和生机流溢的价值层面中彰显普遍性。这种力量不是凌驾于一切民族文化之上绝对普遍的律令 ,更不是某一种强势文化居高临下的宰制 ,而是从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中提升出最具人性的、最赋予生命真谛的人类共性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战略,放弃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实际经济部门严重萎缩,而金融投资市场空前繁荣,外汇市场极度动荡,为弥补政府预算赤字短期国债市场急剧膨胀,在外国短期流动资本的参与之下,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随着外资的撤离,经济泡沫破灭,于1998年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