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本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平淡无奇,但它几易其主,凝聚着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友谊与共产党人之间的同志真情,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 ,用地位显赫、影响深远来概括是毫不过分的。它的特点鲜明——作风优良、民主团结、独立自主、素质超凡、旗帜鲜明 ;它的功过鲜明——最大的功绩是创建了新中国 ,指引中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最大的过失是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 ,未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左”的倾向 ,最终愈演愈烈 ,以致陷入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迷雾之中  相似文献   
3.
孔德生  王丹凤 《世纪桥》2008,(19):52-5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特别关注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在此建设过程中,主体方面存在着两大制约性要素,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位,并采取得力措施,及时予以破解,方能实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长春市宣传思想战线成效显著,但面向新世纪,宣传思想工作要再上新水平,必须做到高标准规划,努力实现工作创新;必须做到周密科学部署,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振作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强化宣传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共产国际不信任毛泽东,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排挤、打击毛泽东,共产国际一直在压制毛泽东。但是,经过共产国际档案的解密,我们发现即便在1927-1935年毛泽东的政治境遇最为艰难的时期,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支持从未间断,并逐步升级。这对毛泽东于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崛起并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所  相似文献   
6.
1 1920年,瞿秋白作为《晨报》的新闻记者来到了莫斯科。当时的苏联正值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经济十分困难。在苏维埃政府号召捐献时,瞿秋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金壳怀表献了出来,而政府为表达对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中国同志的革命友情,又回赠给他一块钢壳怀表。从此,它一直伴随着瞿秋白。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母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那时起,心理学就下定决心和哲学彻底决裂,而去热烈地追随和拥抱自然科学。然而,100多年过去了,心理学与哲学始终处于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二者藕断却还丝连,有着割不断的情缘。这个情缘就来自于心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是心理学与哲学的交叉,是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式的反思,是对心理学发展的指引和领航。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最早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在心理学脱离哲学之前,哲学家就对人类心灵的性质与活动不断地进行解说和阐释,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哲…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地开展党内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是关系到一个党是否成熟,能否团结、发展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特别是在其走向“成熟”的民主革命时期,曾先后出现过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以王明为代表的连续三次“左”倾机会主义以及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虽然全党有不少同志奋起与其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但是始终没能找到一条积极有效的克服党内错误倾向的正确方针。一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党开始走向成熟,并在同张国焘等人的错误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完整的人”的学说,是建立在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是实践,而实践是现实的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复杂系统.“完整的人”的一切属性都是从实践中引申出来的,“完整的人”也只能在人类自身的社会实践进程中被塑造.实现“完整的人”,既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落脚点,也是马克思倡导人的本质全面实现的理论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努力促进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以逐步实现马克思确立的“完整的人”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关于"幸福"的中西方哲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幸福的探讨最早源于哲学领域.在西方哲学视阈下,幸福观按不同时期和内涵分为感性主义幸福观、理性主义幸福现、基督教幸福观.在我国传统哲学中,儒家、道家以及后来引入的佛教分别提出了儒家幸福观、道家幸福观和佛教幸福观.对比中西方幸福论的发展与异同,追根溯源寻找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时幸福的认识历程,将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