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1.
20世纪60年代后,为了解决日益出现的粮食危机等问题,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倡导、美国跨国公司(MNC)积极参与以及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菲律宾展开了一场以推广农业技术为目的的绿色革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场所谓的绿色革命,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农业技术领域的变革,也是战后美国实施其外交战略和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体现了美国非政府组织(NGO)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与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受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商品结构、世界市场需求变动、发达国家经济的短期波动等所导致的贸易收支波动,以及外国援助、贷款及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1945-1970年期间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很不稳定,大多数国家的国家收支出现了逆差。  相似文献   
3.
1945-1970年间,美国利用其霸权地位所缔造的国际贸易和支付体系、冷战地缘政治因素以及美国实施的战略储备计划,都对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冷战动力的作用下,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被纳入了东西方竞争的轨道,美国成为这一时期东南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最重要的进口国,东南亚国家也通过对美商品出口增加了财政收入和资本积累,一定程度上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4.
科伦坡计划是世界上第一批援助计划之一,它在20世纪50年代由英联邦国家发起,旨在通过以资金和技术援助、教育及培训计划等形式的国际合作,来加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科伦坡计划有着广泛的政治和战略意义,不能仅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理解。它与英美的冷战计划结合起来,成为扩大西方影响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英属东南亚殖民地非殖民化过程中的政策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初期,一方面由于美国认为英国所采取的殖民政策较为开明,基本符合美国所倡导的渐进的非殖民化模式;另一方面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冷战形势下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默认了英国殖民主义在东南亚的继续存在.英国国力的衰落使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逐步萎缩,美国以介入战后东南亚非殖民化的过程为契机,开始在塑造该地区未来秩序的过程中起到领导性的作用,并对英帝国的非殖民化施加了一定影响.美英之间历经从战时开始的合作与冲突,以大英帝国的瓦解而告结束,完成了战后世界霸权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非殖民化是战后美国对东南亚政策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二战期间,美国试图为东南亚殖民地区设计非殖民化的道路。然而,战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使美国在非殖民化问题上趋于保守,基于全球战略及其建立世界经济体系目标的考虑,美国在东南亚非殖民化过程中的政策变得灵活而现实。战后美国决策层未能真正理解东南亚殖民地民族自决以及更深层次的非殖民化的历史动力,其现实主义政策直接影响到了后殖民时代美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