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哲学家对诗学作品的情有独钟,在于诗人对更高的存在具有极其敏锐的倾听和感悟能力。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旨在彰显诗学的“模仿”特征,强调诗人的写作并非主体性自由想象,而是诗人对至高无上的存在的顺从倾听,是诗人对所倾听到的声音的记录。无论着重倾听神性,如荷尔德林,或是意在倾听自然,如诗人歌德,他们倾听到的或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用不同的话语方式表述出来。他们的共性在于,感应在人之上那个更高的存在,并将人置于这个更高存在之下;这个存在并非逻辑推理或概念演绎能够抵达,只有感应和体验才能领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1919年饱受一战折磨的黑塞来到瑞士堤契诺。在《堤契诺之歌》一书中,黑塞以文画辉映的方式记录四季,抒发感恩,反思科技化,歌颂第二故乡。对文学研究来说,《堤契诺之歌》结构轻巧却内涵丰富,是了解黑塞的一部佳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