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9年春夏,布什政府提出"超越遏制"对苏联战略及"完整而自由的欧洲"构想。美方要求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试图利用欧洲常规裁军谈判促使苏联从东欧撤军。两德统一进程开启后,美国设计了"二加四"谈判框架,使其与欧洲常规裁军谈判相配合,以此推动统一的快速实现,并使苏联尽快从民主德国撤军。最终,美国实现了使德国按西方方案统一的目标,同时又为北约东扩打下基础。两德统一的溢出效应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在此期间美国放弃了"超越遏制"战略中把苏联引入国际体系的目标,转向管控其退出欧洲及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两个德国实现统一迄今已逾30年,晚近的西方相关研究以各国解密档案为基础,已可复现在统一过程中,各主要国家以"二加四"谈判、东西方裁军谈判、欧安会等进程为场所和工具所进行的复杂互动。美苏和西德等国的谋划及其互动塑造出的两德统一相关安全架构,深刻影响了世界战略力量对比、欧洲格局转变和苏联政局演变。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因北约东扩和美欧龃龉不断,学者们近年就两德统一过程中美苏领导人在安全架构上所做决策的评价问题长期争论。通过考察这些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年互动场景,加深对两德统一过程中的多元变量及统一的溢出效应、地区意义的理解。近年来,乌克兰危机引发美俄、欧俄关系紧张,西方学界又就两德统一过程中美国、西德是否和苏联就"北约不东扩"达成确定交易问题热烈争鸣,新材料、新观点不断涌现,推动了对冷战终结、大战略和大国外交各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各国关系缓和的进程,因"欧洲导弹问题"等危机的发展而受挫,东西方之间形成所谓"第二次冷战"局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决策层赋予"共同欧洲家园"概念以新的内涵,通过降低对西欧的军事威胁,使苏联与西欧政治、经济联系最大化,以襄助自身改革,使本国回归欧洲。戈尔巴乔夫等按这一构想推动"全欧进程",谋求苏联对全欧洲的影响力。首先是转变态度,接受美国在欧洲的存在;其次,在对两德关系上,外交重点转向西德。然而,两德统一问题重上国际议程,打破了这一渐进构想,凸显出对德国问题缺乏整体战略是其重大失误。两德统一快速实现,东欧各国剧变同时加速,对苏联内部动乱产生很强的"溢出效应"。苏联进入解体过程,戈尔巴乔夫等让国家回归欧洲的努力功败垂成。近年来,俄罗斯以构建共同人文、经济和能源空间对欧盟展开外交,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相比,其对欧洲前景的判断和俄欧关系战略已大异其趣。这一战略方向转变,可给我们提供很多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末,西德推动北约确立"双轨决策",既接受美国中程核导弹在本国领土的部署以应对苏联威胁,又希望推动军控谈判向裁军方向转变。此后,历经中程核导弹危机、短程核武器危机中的东西方斗争和互动,裁军进程重点从美苏核裁军转向欧洲常规裁军。美国借此安抚西德对全面裁军的期望,并敦促苏联从东欧撤军。两德统一进程开启后,美国在力促苏联同意两德统一的同时,借裁军进程对苏联做出让步;西德也承诺大规模裁减统一后的德军兵力。最终,两德统一与裁军进程的合力使欧洲安全格局得到根本改观,美军留驻欧洲,苏军从东德等国撤离,包含苏联或其后继国家在内的欧洲安全体系则无从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