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资本体系已经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发展到全球范围,并且因为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而不可避免地走向闭合。资本体系走向闭合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它同时也会带来毁灭全人类的巨大危险。在军工综合体的既得利益推动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大量生产,大国之间正在加速酝酿对抗性的国家意志。而且从历史上看,由于代表国家意志掌控战争机器的政治家和指挥官们的愚蠢错误而导致毁灭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资本体系的封闭循环中退出并且避免上述危险的唯一希望是走向一种新的社会主义代谢秩序。这种新秩序以实质性平等作为典型特征,它要求对社会再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重构。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价值链视角引起了广泛关注。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其洞察世界经济格局深层结构及其变化的能力,而且体现于其反自由主义的新型发展观。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终端市场正在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转向,而这给一直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新兴经济体带来了经济升级的机遇。由于环境标准与全球价值链中的经济租和升级过程密切相关,经济升级与环境升级应该同时考虑。本文认为,新兴经济体的环境升级,正在成为当下全球价值链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为此,新兴经济体应该更加重视沿着全球价值链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这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于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关注一直在上升。2008年和2012年出现了大量创建所谓"绿色新政"、"绿色刺激"和"绿色经济"的呼声。这些建议的内容往往相互重合,同在一个"绿色资本主义"的标签之下,而它们之间的区别仍有待指出。这些方案就国家在规制市场和金融部门时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建议,这意味着它们提议的是不同模式的资本主义。它们之间的区别也体现在对于生态现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这意味着它们提议的是不同模式的"绿化"。意识到存在不同模式的绿色资本主义,有助于对各种模式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批评,并且有利于就发达国家建设可持续性经济的政策选择开展更有建设性的辩论。  相似文献   
4.
西方在近五个世纪以来统治世界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亚洲在过去50年来超乎常规的经济发展是导致上述变化的根源。西方的政治权力仍然体现在技术、军事、外交和经济主导地位诸方面,但是这些优势正在迅速流失。拉赫曼认为,这种趋势造成的各种后果正是决定当代全球政治的核心要素。他为此创造了"东方化"这个概念来总结当代全球政治形势的根本特征。他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主流精英对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他建议西方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反映了当前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外交战略背后的逻辑。本文对"东方化"的概念进行了批判,揭示了拉赫曼代表的西方主流精英思维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超越东西方之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节译自戴维.赫尔德与安格斯.赫维等主编的《气候变化的治理:科学、经济学、政治学与伦理学》(英国政体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中的第五章,该书中译本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挑战中,民主体制能够胜任  相似文献   
6.
谢来辉 《当代亚太》2012,(1):118-139
加拿大长期以来曾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积极领导全球环境治理的典范,一度也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但是近年来却俨然蜕变为气候谈判中的"拖后腿者"。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通过国际和国内、政治与经济多个层面的分析发现,除了美国因素以外,加拿大国内的经济形势变化和政治体制是导致其战略变化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砂大规模开发和原油出口(特别是对美国的市场依赖),导致加拿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处于比较劣势;而相关利益集团的游说,正好与加拿大松散的联邦制等制度因素相结合,导致了加拿大气候政策的转向。从这个层面上看,经济利益的变化和政治决策制度特征共同成为决定国家气候或环境战略的主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案例也反驳了发达民主国家因其制度因素必然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积极支持者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尽管关于科学对政策的涵义、行动的成本以及国家之间、内部之间的责任分摊等问题都存在争议,但气候变化无疑将是21世纪最为严重的全球问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也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全球气候治理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我们可以将其大概总结为四  相似文献   
8.
<正>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执政理念之一。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环境正义和弱势群体的环境权问题逐渐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刘海霞教授的专著《环境正义视阈下的环境弱势群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基于环境正义的视角对在环境资源享有和环境污染规避中处于弱势的群体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稿曾被评为2014年度中央编译局"优秀出站报告"、2015年度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荷兰《全球环境变化》杂志(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刊登了该国瓦格宁根大学社会科学系环境社会学教授阿瑟·摩尔的这篇文章。文章探讨了中国在非洲投资的环境影响,作者认为世界体系理论关于崛起的世界大国与边缘经济体之间"环境不平等交换"的概念,并不适合于描述中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