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发展中地区的工业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型:进口替代替型和出口导向型。两种工业化类型仅意味着因产品的市场取向不同而设计的包含着不同财政、税收等政策的不同经济战略,而且反映着不同的政治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推行进口替代型工业化,而以亚...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非暴力群众运动的根源和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自勇 《当代亚太》2006,27(8):48-54
2006年的菲律宾政治危机的根源,在于其民主的狭窄基础。对于菲律宾而言,如何超越“精英民主”,已成为非常现实的学术和政治问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推动了菲律宾民主制度恢复和发展的人民力量运动,而今同样需要重新思考其性质和作用。从实际结果看,人民力量运动并非人民的意志和政治影响力的体现,而是精英之间的派系斗争,参加运动的群众只是精英们掌握的工具,因此,人民力量运动并不能够使菲律宾走出当前所面临的社会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3.
发展型国家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型国家理论是东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以来,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该理论强调,二战后日本、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等东亚国家或地区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关键在于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目标的国家对经济进行了干预.相对于新古典主义思路,该理论更客观真实地解释了东亚奇迹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华人经济的社会政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华人经济常常被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们有意夸大.华人经济的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制度和政策密切相关.华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所在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这是因为对华人经济不利的制度和政策同样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华人企业家中存在的政商是所在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产物.东南亚华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因是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华人的文化和种族特性的作用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政策中的经济因素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80年代初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之前,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①。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不但是明确的,而且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里,这种政策也经受住了考验。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并不急于收回香港,而是把时间表定在中国并不承认的不平等条约中关于新界租借期满的1997年呢?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华人的身份、地位和权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20世纪80年代末,东南亚华人基本完成了从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转变的过程,绝大多数都加入了当地国籍成为各国的公民.东南亚华人身份的转变过程由于受到冷战时期的一些时局因素的制约变得复杂而曲折,转变过程的完成意味着长期以来使用的"华侨"称呼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同时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也应该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华人成为东南亚国家的公民之后,在有些国家可以享有充分的社会政治权利,而在有些国家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处于一种二等公民的地位.华人的政治社会地位如何往往并非掌握在华人自身手中,因为除新加坡之外,在各国华人都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