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理念、目标和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进通讯科技为先决条件、以西方文明的扩张为原初推动力的"文化全球化"席卷全球。在这一场"同质化"的运动中,文化作为个人和集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确认自身身份的媒介,其标志"独特性"的功用被持有各种利益诉求的人群充分拓展,并向美国主导的西方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日益严重的文化竞争与文明冲突威胁着世界安全。本文基于欧盟文化战略文件《全球化世界中的欧盟文化行动议程》,对欧盟对外关系的文化方面进行了政策分析。文章考察了欧盟对外文化政策设计的各个环节,如运用"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和"文化与发展"等理念,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对外文化政策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应的政策工具。文章认为,欧盟力图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扩大其影响力,以期达到"全球安全",但是,只有通过文化对话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团结"。  相似文献   
2.
欧盟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文化政策有两个层面:一是民族国家的文化政策,二是泛欧洲的文化政策。在欧洲层面,主导文化政策的政治实体主要是欧洲联盟和欧洲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国际机构也对欧洲文化政策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欧盟文化政策,着重考察欧盟作为欧洲范围的行动者,如何通过其显形和隐形的文化政策,塑造新的文化治理体系、推进欧洲公民社会各种力量的新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20 0 4年 4月 14日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 ,就“欧洲联盟在变化世界中的作用”发表演说。此行他还与陈奎元院长简短会晤 ,并为“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揭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副院长王洛林、秘书长朱锦昌、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普罗迪夫人弗拉维娅·弗兰佐尼·普罗迪、欧盟驻华大使安高胜、欧盟轮值主席国爱尔兰驻华大使康德伦、中国驻欧盟大使关呈远出席演讲会。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12个欧盟成员国驻华大使及使馆官员 ,中国 15个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有关科研机构、高等…  相似文献   
4.
欧洲认同的历史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道夫·宾尼,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历史学终身教授,2005年9月5日受邀在欧洲所做了关于“欧洲认同”的演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包括不同的争议。他从心理史学的角度描述了欧洲认同的历史起源,向大家展现了欧洲认同源起的不为人熟知的一面。但由于时间的限制,未能讲完。本刊在宾尼教授的授权下,全文刊发他的演讲稿(刊发前,宾尼教授又做了补充和修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2月1 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中国欧洲学会联合召开了“2 0 0 3-2 0 0 4年度欧洲形势年会暨欧洲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京的国际问题和欧洲问题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约1 0 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词。欧盟驻华大使安高胜、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爱尔兰驻华大使康德伦、欧盟上任轮值主席国意大利驻华公使董贝达应邀出席并分别发表演讲。与会的还有奥地利、波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捷克、拉脱维亚、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希腊、西班牙等国驻华使馆的…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以降,封建割据的欧洲逐渐演变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争霸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在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继承、整合过程中,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欧洲成为维系利益冲突的民族国家的纽带。鹿特丹人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基督教共同体”的捍卫者。本文拟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政治形势、文化运动为主要背景,梳理伊拉斯谟论述战争、和平的有关文献,分析探讨他对“和平”这一概念的认识、对王朝战争和教廷军事化的谴责及其“基督教共同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