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序言 《管子》是记录管仲和其他学派的思想家言行的一部总集,其中心术上、下、内业、白心四篇(简称《管子》 “四篇”)之思想内容,同源于道家①,由此而显示其中所持有的道家特点。但此四篇之内容又与儒家、法家理论有关。例如心术上说,“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谓之礼,简物、小未一道,杀禁诛谓之法”。道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庄子·天下篇》综论当时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其中老庄是后世学者公认的道家主流人物,此外论及的尚有田骈、慎到,他们也算是道家的人物。①《天下篇》里,田骈、彭蒙、慎到三者同列为一家,但《荀子·非十二子篇》把田骈、慎到同列而不言及彭蒙。前二者的学术性格,大致被视为同道,皆属道家思想的流派。②其中慎到是顺着老子形上之道而转向法家的过渡人物,③因而推测他  相似文献   
3.
一 过渡时期韩国制定实现统一的方法 向民主化方向迈进,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还仍有持反对意见的,由种族、民族、语言、宗教和文化等多种“差异”而产生的敌对倾向和势力依然存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当今世界,各国为了集团整体性得到承认,正在建立新的政治体系。由此看来,整体性/差异(identity/difference)的统一以及调和在世界的各个国家中,已成为民主主义面临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 田骈、慎到在对人与己的态度上,不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一切处于被动消极,一切随人转移,"与物宛转",消灭了自己的主体性.一如宋(钎干)、尹文"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①,慎到也主张"弃知去己".他们都企图以恬静寡欲的道学思想来缓和主客与内外的矛盾,这与道家之主张很相似.  相似文献   
5.
一 序  言道家思想与传统儒家精神 ,在学术性格上各有不同。传统儒家对于当时政治社会的态度 ,多为积极的、有为的 ,而道家思想则为消极的、无为的。在《论语》一书中 ,亦有记载道家性格的隐者行谊—诚如所知 ,《论语》一书本是孔门弟子记载孔子言行的一本儒家最正统的经典 ,然而其中也有几章记载了带有道家思想色彩的隐者人物。隐者的称号 ,本是孔子说出来的。①隐者对于当时政治社会一律采取极消极的态度 ,不但隐居不出 ,且躬耕田园 ,其性格至为平静 ,其意识甚为淡泊 ,其目的为身在乱世而自求保全 ,与后来道家精神正相吻合。而且隐者不…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 <庄子·天下篇>综论当时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其中老庄是后世学者公认的道家主流人物,此外论及的尚有田骈、慎到,他们也算是道家的人物.①<天下篇>里,田骈、彭蒙、慎到三者同列为一家,但<荀子·非十二子篇>把田骈、慎到同列而不言及彭蒙.前二者的学术性格,大致被视为同道,皆属道家思想的流派.  相似文献   
7.
一 序 言田骈、慎到在对人与己的态度上 ,不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 ,一切处于被动消极 ,一切随人转移 ,“与物宛转” ,消灭了自己的主体性。一如宋、尹文“以禁攻寝兵为外 ,以情欲寡浅为内”① ,慎到也主张“弃知去己”。他们都企图以恬静寡欲的道学思想来缓和主客与内外的矛盾 ,这与道家之主张很相似。慎到虽属道家一派 ,“道法自然”的理想性早已破灭 ,因为在战国乱世的兵灾政变中 ,人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 ,慎到又失落了老庄道家由心的虚静涵容的开显的精神之体 ,自定承受不住存在面的多重挫折 ,因此他试图由道入法 ,另求存在的依靠与安排…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国外近年有借助探诊棒进行绵羊妊娠诊断的新技术。我们于1980年10月至1981年2月,在我院羊舍和延吉县朝阳公社菜队,应用探诊棒检查法对47只东北半细毛羊进行了妊娠诊断试验。 (一)畜群选择 配种后48~56日者9只;60~83日者38只;其中60~69日者19只,70~83日者19只。 (二)检查方法 使绝食一夜的母羊仰卧在保定床上,后腿放在能使腹部肌肉松弛的位置,用温肥皂水灌肠(直肠内灌入肥皂水150~200毫升)。排出直肠内宿粪,然后将涂滑润剂(肥皂水亦可)的探诊棒(直径1.5厘米、长45厘米,前端为圆形、光滑的塑料棒)插入肛门,贴近脊柱,向直肠内插入28~35厘米(配种后50~60日者,棒插入深度28~30厘米为宜,70~83日者,31~35厘米为宜),然后一千把探诊棒的直肠外端轻轻下压,使直肠内一端稍微挑起,以托起胎胞。  相似文献   
9.
一 前言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亦是对自然进行改造的结果。人们将文化的本质含蓄地表现为“真善美”。真,是人对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正确认识;善,是人类个体在矛盾的生活中寻找的价值标准;美,则是人从丰富多彩的事物中感受到的各种美。 但人类对万物之间的矛盾和人类史上的冲突等诸多现象总结出了永恒的知识并在合理的认识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矛盾,因而对真理的标准和价值标准各持己见。审美对象千姿百态,其境界多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